还携堂印向并州,将相兼权是武侯
诗句 | 读音 |
---|---|
将相兼权是武侯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jiàng xiàngjiān quánshìwǔ hòu |
还携堂印向并州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huán|háixiétáng yìn4bīng zhōu |
还携堂印向并州,将相兼权是武侯释义
【将相】将帅和丞相。亦泛指文武大臣。《墨子·法仪》:“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史记·高祖本纪》:“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唐李涉《与梧州刘中丞》诗:“三代卢龙将相家,五分符竹到天涯。”漢
【兼权】面衡量。《荀子·不苟》:“兼权之,孰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典
【是】〔古文〕《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又《韻補》叶市之切。
【武侯】葛亮死后谥为忠武侯,后世称之为武侯。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刘后授之无疑心,武侯处之无惧色。”唐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诗:“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宋王安石《诸葛武侯》诗:“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陈衍《元诗纪事·范五老》:“﹝范﹞每战必胜,尝有诗:‘……男儿未了功名债,羞听人间説武侯。’”
【还】《篇海類編》音浮。又音否。俗作還字,非。(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又《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又《灌嬰傳》還定三秦。又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又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又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
【携】俗攜字。(攜)《唐韻》戸圭切《集韻》懸圭切,音畦。《說文》提也。《六書故》縣持也。《書·立政》左右攜僕。《註》攜持僕御之人。《詩·大雅》如取如攜。《疏》物在地上,手舉攜之。《禮·曲禮》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註》提攜,謂牽將行。又離也。《左傳·僖七年》招攜以禮。《周語》節度不攜。又連也。《前漢·天文志》杓攜龍角。《註》杓,斗柄也。又姓。見《姓苑》。或省作。俗作携擕,非。
【堂印】1.宰相居政事堂所用的官印。唐韩愈《次潼关上都统相公》诗:“暂辞堂印执兵权,尽管诸公破贼年。”唐王建《送裴相公上太原》诗:“还携堂印向并州,将相兼权是武侯。”参见“堂老”。2.骰子掷双重四称为堂印。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饮酒家谓重四为堂印。”清郝懿行《证俗文·赌博》:“堂印者重四,四者緋也。”
【并州】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带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州之国……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