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蝉暂寂寞,蟋蟀鸣自恣

寒蝉暂寂寞,蟋蟀鸣自恣

诗句读音
蟋蟀鸣自恣平仄:平 仄 平 仄 仄
拼音: xī shuàimíngzì zì
寒蝉暂寂寞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拼音: hán chánzànjì mò

寒蝉暂寂寞,蟋蟀鸣自恣释义

【蟋蟀】亦作“螅蟀”。1.昆虫名。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雄的善鸣,好斗。也叫促织。《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牀下。”《逸周书·时训》:“螅蟀居辟。”朱右曾校释:“螅蟀生土中,有翼而未能飞,但居壁上。辟、壁同。”叶圣陶《隔膜·母》:“风也不起,蟋蟀也不叫,花间小虫跳跃的微声也没有。”2.《诗·唐风》篇名。小序谓刺晋僖公“俭不中礼”。《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印段赋《蟋蟀》。赵孟曰:‘善哉,保家之主也!吾有望矣。’”《文选·张衡<西京赋>》:“独俭嗇以齷齪,忘《蟋蟀》之谓何。”薛综注:“《蟋蟀

【鸣】《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明。《說文》鳥聲也。《玉篇》聲相命也,嘷也。《詩·大雅》鳳凰鳴矣,于彼高岡。又獸亦曰鳴。《易·說卦傳》其於馬也爲善鳴。又《增韻》凡出聲皆曰鳴。《禮·學記》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莊子·德充符》子以堅白鳴。又鳥名。《山海經》弇州山有五彩之鳥,仰天鳴,名曰鳴鳥。《書·召誥》我則鳴鳥不聞。《音義》馬云:鳴鳥,謂鳳凰也。又姓。出《姓苑》。又《集韻》《韻會》《正韻》眉病切,音命。鳥相呼也。《馬融·長笛賦》山雞晨羣,野雉朝雊。求偶鳴子,悲號長嘯。《註》鳴,

【自恣】,不受约束。《楚辞·大招》:“自恣荆楚安以定只,逞志究欲心意安只。”《后汉书·梁冀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辽史·萧孝先传》:“在枢府,好恶自恣,权倾人主,朝多侧目。”清彭尺木《陈和叔传》:“发为文,磊落自恣,不可控制。”

【寒蝉】一种。又称寒螿、寒蜩。较一般蝉为小,青赤色。《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郑玄注:“寒蝉,寒蜩,谓蜺也。”孔颖达疏引郭璞云:“寒螿也,似蝉而小,青赤。”《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李善注:“蔡邕《月令章句》曰:‘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之寒蝉也。’”清赵翼《汪文端师殁已数月每欲一述衷情卒卒未暇也辍直枢曹闲居无事甫得和泪渍墨以诗哭之凡一千字》:“身原飞退鷁,情比噪寒蝉。”2.寒天的蝉。秋深天寒,蝉即不鸣,故常以遇事不敢讲话比作寒蝉。《后汉书·党锢

【暂】《唐韻》藏濫切《集韻》《韻會》《正韻》昨濫切,音鏨。《說文》不久也。《類篇》須臾也。《書·盤庚》暫遇姦宄。《左傳·僖三十三年》婦人暫而免諸國。《註》暫,猶卒也。 《五經文字》暫作蹔,訛。

【寂寞】空虚无物。《吕氏春秋·审分》:“是故於全乎去能,於假乎去事,於知乎去几,所知者妙矣。若此则能顺其天,意气得游乎寂寞之宇矣。”《淮南子·俶真训》:“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寂寞,萧条霄雿。”《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风尘不起,囹圄寂寞。”吕向注:“寂寞,言空虚也。”2.寂静无声;沉寂。《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巡陆夷之曲衍兮,幽空虚以寂寞。”王逸注:“寂寞,无人声也。”晋谢道韫《登山》诗:“巖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老舍《微神》:“﹝小房子﹞里边什么动静也没有,好象它是寂寞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