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春乍荏苒,戴日尚萧森

含春乍荏苒,戴日尚萧森

诗句读音
含春乍荏苒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拼音: hán chūnzhàrěn rǎn
戴日尚萧森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dài rìshàngxiāo sēn

含春乍荏苒,戴日尚萧森释义

【含春】1.含着春色。南朝梁简文帝《列灯赋》:“草含春而动色,云飞采而轻来。”隋江总《三善殿夜望山灯》诗:“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2.指带着笑容。《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太太满脸含春説道:‘好叫老爷得知,俩媳妇都有了喜了。老爷説可乐不可乐?’”《明珠缘》第四一回:“盈盈粉面媚含春,疑是凌波出洛神。”3.带着春意。犹怀春。五代牛希济《临江仙》词:“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

【乍】《唐韻》鉏駕切《集韻》《正韻》助駕切,槎去聲。《增韻》暫也,初也,忽也,猝也,甫然也。《孟子》今人乍見孺子。又《荀悅·雜言》一俯一仰,乍進乍退。又《集韻》《類篇》卽各切。同作。三代鼎文款識,作皆書爲乍。

【荏苒】间)渐渐过去。常形容时光易逝。汉丁廙妻《寡妇赋》:“时荏苒而不留,将迁灵以大行。”晋陶潜《杂诗》之五:“荏苒岁月頽,此心稍已去。”唐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诗:“旅程愧淹留,徂岁嗟荏苒。”《红楼梦》第三八回:“秋光荏苒休孤负,相对原宜惜寸阴。”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六:“荏苒之间快要过新年了。”2.蹉跎,拖延时间。唐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隋文帝尝索梁陈事跡,察具以所成每篇续奏,而依违荏苒,竟不絶笔。”唐王维《责躬荐弟表》:“贪冒官荣,荏苒岁月。”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今春拟归省,但荏苒遂又作

【戴日】敬奉太阳。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天语·戴日》:“盖南人最事日,以日为天神之主,炎州所司命,故凡处山者,登罗浮以宾日,处海者,临扶胥以浴日,所谓戴日之人也。”2.顶日,谓在太阳之下。《尔雅·释地》:“岠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郭璞注:“戴,值也。”

【萧森】茂密貌。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堂宇宏美,林木萧森。”宋司马光《又和董氏东园桧屏石床》:“密叶萧森翠幕紆,蹔来犹恨不长居。”明何景明《怀化驿芭蕉》诗:“孟夏日初赫,萧森蔽炎光。”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灿烂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萧森。”2.草木凋零衰败貌。唐张九龄《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诗:“江城何寂歷,秋树亦萧森。”宋陆游《秋思绝句》:“一片云深更作阴,东轩草树共萧森。”明何景明《九日黔国后园》诗之二:“天空远水明秋岸,梧叶萧森枫树残。”鲁迅《无题》诗:“风波一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