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漫真游谁得到,桂花香洁影森森
诗句 | 读音 |
---|---|
汗漫真游谁得到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去三十七号 拼音: hàn mànzhēn yóu2dé|děi|dedào |
桂花香洁影森森 |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guì huāxiāng2yǐngsēn sēn |
汗漫真游谁得到,桂花香洁影森森释义
【汗漫】,漫无边际。《淮南子·俶真训》:“至德之世,甘暝于溷澖之域而徙倚于汗漫之宇。”宋文天祥《酹江月·南康军和东坡》词:“空翠晴嵐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清叶廷琯《鸥陂渔话·汉口后湖诗》:“后湖汗漫无际,贼舟楫未具,不得渡。”2.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应训》:“吾与汗漫期於九垓之外。”高诱注:“汗漫,不可知之也。”后附会为仙人的名字。晋张协《七命》:“过汗漫之所不游,躡章亥之所未迹。”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遨游太清。”3.漫无标准;不着边际。《新唐书·选举志上》:“因以谓按其声
【真游】胜地或道观之游。宋王安石《登小茅峰》诗:“物外真游来几席,人间荣愿付苓通。”宋叶适《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俾再通於禁籍,尚糜素廪,仍躡真游为幸。”
【谁】《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又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又《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又《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又《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到】《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爾雅·釋詁》到,至也。《疏》到者,自遠而至也。《詩·大雅》靡國不到。又姓。《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桂花】亦作“桂华”。1.树名。即木犀,也指其所开的花。《汉书·礼乐志》:“都荔遂芳,窅窊桂华。”颜师古注:“此言都艮薜荔俱有芬芳,桂华之形窅窊也。”唐许浑《送宋处士归山》诗:“卖药修琴归去迟,山风吹尽桂花枝。”宋梅尧臣《和韩子华桂花》:“空山桂花多,艳色粲然发。”明王慎中《访空同先生故宅》诗:“年年桂花发,人拟子云居。”2.指月。北周庾信《舟中望月》诗:“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唐韩愈《明水赋》:“桂华吐耀,兔影腾精。”宋范成大《好事近》词:“何待桂华相照,有人人如月。”
【香】〔古文〕《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音鄕。《玉篇》芳也。《正韻》氣芬芳。《書·君》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詩·周頌》有飶其香。《禮·月令》中央土,其臭香。又草木之香,如沉香,棧香,蜜香,檀香,具載。《洪芻·香譜》及《葉延珪·香隸》諸書。又獸亦有香。《談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絕愛其臍,爲人逐急,卽投巖舉爪,剔裂其香。又《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臍香。其三心結香。又有小麝,其香更奇。又風香。《庾信詩》結客少年塲,春風滿路香。又含香。《漢官儀》尚書郞含雞舌香,伏奏
【洁】《廣韻》居質切《集韻》激質切,音吉。《玉篇》水也。一曰水名。(潔)《唐韻》古屑切《集韻》《韻會》《正韻》吉屑切,音結。淸也。《廣韻》經典用絜。《儀禮·宗人》舉鼎鼏告絜。又《新書·道術篇》厚志隱行謂之潔。 《集韻》或作洯。亦省作。
【影】《廣韻》《集韻》《正韻》於丙切《韻會》於景切,英上聲。《廣韻》形影。《集韻》物之隂影也。《書·大禹謨》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傳》若影之隨形,響之應聲。《列子·天道篇》形動不生形而生影。《顏氏家訓》《書·大禹謨》曰:惟影響。《周禮·地官·大司徒》土圭測影,《孟子》曰圖影失形,《莊子·齊物論》云罔兩問影,如此等尤當爲光景之景。凡隂景者,因光而生,故卽謂爲景。《淮南子·天文訓》呼爲景柱。《廣雅》晷柱,挂景。是也。至晉世《葛洪·字苑》始加彡爲影,音於景反。而世閒輒治《尚書》《周禮》《莊》《孟》从葛洪字,甚爲失
【森森】1.树木繁密貌。晋潘岳《怀旧赋》:“坟垒垒而接垄,柏森森以攒植。”唐常沂《禁中青松》诗:“映殿松偏好,森森列禁中。”郭小川《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这片土地哟,一直是荒草森森!”2.指茂密的树木或其浓荫。五代齐己《夏日林下作》诗:“烦暑莫相煎,森森在眼前。”元耶律楚材《题平阳李君实此君轩》诗:“环榻森森荫好凉,此君风味詎能忘。”3.众多貌。晋张协《杂诗》之四:“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唐吴筠《步虚词》之二:“真朋何森森,合景恣游宴。”4.丰满修长貌。晋曹毗《鹦鹉赋》:“森森修尾,蔚蔚红臆。”晋孙绰《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