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场中独步,洒落胸中万卷,横截百川流

翰墨场中独步,洒落胸中万卷,横截百川流

诗句读音
横截百川流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八尤
拼音: héng jiébǎi chuānliú
洒落胸中万卷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sǎ luòxiōng zhōng wàn juàn
翰墨场中独步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韵脚:去十一暮
拼音: hàn mò chǎng1|4dúbù

翰墨场中独步,洒落胸中万卷,横截百川流释义

【横截】横穿,横插。汉扬雄《雍州牧箴》:“黑水、西河,横截崑崙。”清翟灏《通俗编·地理》:“俗人指説道路曰横截过去。”鲁迅《呐喊·一件小事》:“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2.横渡。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江夏、襄阳诸军,横截湘沅,以临豫章。”宋苏轼《水龙吟》词:“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3.横阻。《晋书·王濬传》:“吴人於江险磧要害处,并以铁锁横截之。”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梁山即所谓天门山也。二山横截江中,东西对峙。”典

【百川】江河湖泽的总称。《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晋成公绥《大河赋》:“览百川之弘壮兮,莫尚美於黄河。”唐李白《公无渡河》诗:“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宋龚鼎臣《东原录》:“四瀆尊於百川,谓其发源而东,不假他水,直注於海也。”清冯桂芬《致李伯相书》:“河名大清,百川朝宗,美瑞也。”

【流】〔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說文》水行也。《爾雅·釋言》流,覃也。《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詩·大雅》如川之流。又《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詩·周南》左右流之。又下也。《詩·豳風》七月流火。又流漫無節制也。《禮·樂記》樂勝則流。又《書·禹貢》二百里流。《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又放也。《書·舜典》流宥五。又視不端諦曰流。《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又走也。《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註》謂走而自匿。又《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又《前漢·食

【洒落】1.散落。晋潘岳《秋兴赋》:“庭树槭以洒落兮,劲风戾而吹帷。”唐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诗:“奔飞流杂树,洒落出重云。”曹禺《北京人》第三幕:“一片淡淡的夕阳透过窗子微弱地洒落在桌子上的菊花瓣上。”2.亦作“洒乐”。洒脱飘逸,不拘束。《南史·萧子显传》:“子显风神洒落,雍容闲雅,简通宾客,不畏鬼神。”元周德清《一枝花·遗张伯元》套曲:“洒落襟怀,一笑乾坤大,高谈云雾开。”明汪廷讷《广陵月》第一出:“况復襟怀洒乐,怕容易霜凋潘鬓。”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归至中途,遇一少年,跨蹇从油碧车,丰姿洒落。

【胸中万卷】量的书。宋辛弃疾《声声慢·送上饶黄倅职满赴调》词:“问箇里,待怎生销杀,胸中万卷。”亦作“胸中书万卷”、“胸中万卷书”。宋黄庭坚《老杜浣花谿图引》:“故衣未补新衣绽,空燔胸中书万卷。”清沉起凤《谐铎·嘲吴蒙》:“今闻开头一行,别字已五六矣,不知胸中万卷书,别字有几千百万计。”

【翰墨场】犹翰墨林。南朝宋谢瞻《张子房诗》:“济济属车士,粲粲翰墨场。”唐杜甫《壮游》诗:“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宋张孝祥《鹧鸪天·上元设醮》词之三:“忆昔追游翰墨场,武夷仙伯较文章。”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独】《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犢。《說文》犬相得而。从犬蜀聲。羊爲羣,犬爲獨也。又獸名。《埤雅》顏從曰:獨一叫而猨散,鼉一鳴而龜伏。或曰鼉鳴夜,獨叫曉。獨,猨類也。似猨而大,食猨。今俗謂之獨猨。蓋猨性羣,獨性特,猨鳴三,獨叫一,是以謂之獨也。又獨,獸名。詳前字註。又《廣韻》單獨。《詩·小雅》哀此惸獨。《傳》獨,單也。《又》念我獨兮。《爾雅·釋山》獨者蜀。《疏》蟲之孤獨者名蜀,是以山之孤獨者亦名曰蜀也。《揚子·方言》一蜀也。南楚謂之獨。又山名。《山海經》獨山,多金玉美石。又《廣韻》複姓有獨

【步】《唐韻》《正韻》薄故切《集韻》《韻會》蒲故切,音捕。《說文》行也。《書·武成》王朝步自周。《傳》步,行也。《正義》曰:《爾雅·釋宮》云: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彼相對爲名耳,散則可以通,故步爲行也。《楚辭·招》步騎羅些。《註》乗馬爲騎,徒行爲步。又《小爾雅》跬,一舉足也。倍跬謂之步。《白虎通》人踐三尺法天地人,再舉足步備隂陽也。《周禮·夏官》射人以貍步張三侯。《註》鄭司農云:貍步,謂一舉足爲步,於今爲半步。又《司馬法》六尺爲步,步百爲畝。《禮·王制》古者以周尺八尺爲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爲步。《正義曰》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