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声摇谷口,侧月到床边

寒声摇谷口,侧月到床边

诗句读音
寒声摇谷口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上四十五厚
拼音: hán shēngyáo3kǒu
侧月到床边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cè|zè|zhāiyuèdàochuángbiān

寒声摇谷口,侧月到床边释义

【寒声】响,如风声、雨声、鸟鸣声等。唐朱邺《扶桑赋》:“巨影倒空而漠漠,寒声吹夜以颾颾。”宋杨万里《霰》诗:“寒声带雨山难白,冷气侵人火失红。”清袁枚《赤壁》诗:“我来不共吹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2.凄凉的声音。唐皎然《陇头水》诗之一:“陇头水欲絶,陇水不堪闻。碎影摇枪垒,寒声咽幔军。”唐高适《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摇】《唐韻》余招切《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姚。《說文》動也。《詩·王風》中心搖搖。《疏》心憂無所附著之意。《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夾而搖之,以其豐殺之節也。又《爾雅·釋詁》作也。《前漢·禮樂志》將搖舉,誰與期。《註》言當奮搖高舉,不可與期也。又招搖,星名。《禮·曲禮》招搖在上。《疏》春秋運斗樞云:北斗七星第七搖光,則招搖也。《前漢·司馬相如·大人賦》部署眾神於搖光。《註》張揖曰:搖光,北斗杓頭第一星。◎按禮疏,合二星爲一。與漢書註互異。又扶搖,暴風也。《爾雅·釋天》扶搖謂之猋。《註》風自下而上。又

【谷】《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祿切,音穀。《說文》泉出通川爲谷。从水半見,出於口。《韻會》兩山閒流水之道也。《爾雅·釋水》水注谿曰谷。《疏》謂山谷中水註入谿也。《易·井卦》井谷射鮒。《註》谿谷出水,從上注下。《公羊傳·僖三年》桓公曰:無障谷。《註》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禮·祭法》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財用也。《老子·道德經》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又谷水。《管子·度地篇》山之溝一有水一無水者,命曰谷水。又暘谷,日所出處。昧谷。日所入處。《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分命和仲宅西,曰

【口】〔古文〕《唐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厚切《正韻》苦厚切,上聲。《說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易·頤卦》自求口食。《書·大禹謨》唯口出好興戎。又戸口。《孟子》數口之家。《前漢·宣帝紀》膠東相成勞來不怠,流民自占八萬餘口。又《李陵傳》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單于爲兵,以備漢軍。又姓。《唐韻》今同州有之。《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祿。又古口,複姓。《正字通》漢有古口引。又壺口,山名。《書·禹貢》冀州旣載壺口。又谷口,地名。《史記·范睢傳》北有甘泉谷口。《註》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又列口,縣名。《前漢·地理志》樂

【侧】《唐韻》阻力切《集韻》《韻會》札色切,音。旁也,傾也。《詩·召南》在南山之側。《書·洪範》無反無側。《註》不偏邪也。又隘也。《書·堯典》明明揚側陋。又叛黨曰反側。《後漢·光武紀》使反側子自安。又《儀禮·旣夕》有司請祖期曰日側。《註》側,昳也。謂將過中之時。與同。又側注,冠名。酈食其服以見沛公。又側生,茘支名。又與特通。《儀禮·士冠禮》側尊一甒醴。《註》特設一尊醴也。又《聘禮》公側授宰玉。又側授宰幣。《註》謂君特授,不假相也。又同仄。《史記·平準書》公卿鑄鏱官赤側。《註》赤側,錢名。漢典考證:〔《禮·聘禮》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到】《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爾雅·釋詁》到,至也。《疏》到者,自遠而至也。《詩·大雅》靡國不到。又姓。《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床】《玉篇》俗牀字。

【边】〔古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編。《玉篇》畔也,邊境也。《禮·玉藻》其在邊邑。《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又《正韻》旁近也。《前漢·高帝紀》齊邊楚。又側也。《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又邊璋,半文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又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漢典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 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