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偓简介

韩偓(844─914以后),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
十岁能诗,曾得其姨夫李商隐赞许,称其「皱凤清于老凤声」。
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
始佐河中幕府,累迁左谏议大夫。
天复元年(901),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
黄巢起义军入长安,从昭宗至凤翔,升任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深得昭宗信任,屡欲擢为宰相,均辞谢不受。
偓为人正直,后因不阿附朱温,受排斥贬官。
天祐二年(905),复召为学士,不敢入朝,携家入闽,依闽王王审知而终。
其诗工于七言近体,词彩绮丽,悱恻柔婉。
部分诗作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
所著《香奁集》多写闺中艳情,有「香奁体」之称。
著有《玉山樵人集》、《香奁集》。
《全唐诗》录存其诗四卷。
韩偓相关资料
光化三年(900年),宦官头子左右神策军中尉刘季述发动宫廷政变,废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韩偓协助宰相崔胤平定叛乱,迎昭宗复位,成为功臣之一,任中书舍人,深得昭宗器重,多次欲立为相,都被力辞。中书门下同平章事李继昭依附宦官头子韩全诲,排挤崔胤,崔胤召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入朝,意欲抑制宦官集团。李茂贞入朝后,拥兵跋扈,崔胤又想召宣武镇节度使朱全忠入朝牵制李茂贞。韩偓… 详细介绍
韩偓诗中,最有价值的是感时诗篇。它们几乎是以编年史的方式再现了唐王朝由衰而亡的图景。作者喜欢用近体尤其是七律的形式写时事,纪事与述怀相结合,用典工切,有沉郁顿挫的风味,善于将感慨苍凉的意境寓于清丽芊绵的词章,悲而能婉,柔中带刚。他的作品多写上层政治变乱,触及民生疾苦者较少。而艺术上缺乏杜甫沉雄阔大的笔力和李商隐精深微妙的构思,有时不免流于平浅纤弱。 韩偓的写… 详细介绍
细绎有关诗文可见,韩偓与道教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与唐代其他诗人一样,韩偓和道士也有着一些交往,见诸姓名的有钱氏道士、孙仁本、吴颠等。先看钱氏道士,韩偓有诗《花时与钱尊师同醉因成二十字》云:“酒仙同避世,何用厌长沙?”在大好春光里,他与钱氏道士同饮共醉,并且共称为“酒仙”,可见二人十分投机。再看孙仁本道士,“齿如冰雪发如黳,几百年来醉如泥。不共世人争得失,卧床… 详细介绍
韩偓诗中,最有价值的是感时诗篇。它们几乎是以编年史的方式再现了唐王朝由衰而亡的图景。作者喜欢用近体尤其是七律的形式写时事,纪事与述怀相结合,用典工切,有沉郁顿挫的风味,善于将感慨苍凉的意境寓于清丽芊绵的词章,悲而能婉,柔中带刚。他的作品多写上层政治变乱,触及民生疾苦者较少。而艺术上缺乏杜甫沉雄阔大的笔力和李商隐精深微妙的构思,有时不免流于平浅纤弱。 韩偓的写… 详细介绍
韩偓的热门古诗
闲人倚柱笑雷公,又向深山霹怪松。
必若有苏天下意,何如惊起武侯龙。
正怜香雪披千片,忽讶残霞覆一丛。
还似妖姬长年后,酒酣双脸却微红。
前欢往恨分明在,酒兴诗情大半亡。
还似墙西紫荆树,残花摘索映高塘。
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
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曾愁香结破颜迟,今见妖红委地时。
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