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笑嘱芳筵,后会须来赴

含笑嘱芳筵,后会须来赴

诗句读音
后会须来赴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去十遇
拼音: hòuhuì xūlái4
含笑嘱芳筵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二仙
拼音: hán xiàozhǔfāngyán

含笑嘱芳筵,后会须来赴释义

【会须】1.适逢需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殊可观。”2.应当。唐项斯《山友赠藓花冠》诗:“会须寻道士,簪去遶霜坛。”元王恽《平湖乐》曲:“会须满载,百壶春酒,挝鼓荡风猗。”沉砺《送穷》诗:“会须立马昆仑上,散髮披襟唱《大风》。”

【来】〔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又《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又玄孫之子曰來孫。又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又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又姓。又《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又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又叶郞

【赴】《廣韻》《集韻》《韻會》芳遇切,音仆。《爾雅·釋詁》赴,至也。《疏》趨而至也。《說文》趨也。《註》徐鉉曰:《春秋傳》赴告用此字,今俗作訃,非是。《左傳·隱三年》赴以庚戌。又《韻補》叶直祜切。《傅咸·燕賦》逮來春而復旋,意眷眷而懷舊。一委身乃無二,豈攺適而更赴。

【含笑】笑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周僕射雍容好仪形,诣王公,初下车,隐数人,王公含笑看之。”唐杜甫《丹青引》:“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僕皆惆悵。”《红楼梦》第四八回:“只见他(香菱)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张恨水《啼笑因缘》第二十回:“何丽娜含笑相迎,就给他斟了一杯茶,安下座位。”2.花名。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丁晋公﹞晚年诗笔尤精,在海南篇咏尤多,如‘草解忘忧忧底事,花名含笑笑何人’,尤为人所传诵。”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幸琼林苑》:“其花皆素馨、末莉、山丹、瑞香、含笑、射香等闽、广、

【嘱】《字彙》同囑。

【芳】《唐韻》《集韻》《正韻》敷方切,音妨。《說文》香草也。《屈原·離騷》雜杜蘅與芳芷。《註》杜蘅、芳芷,皆香草名。又《玉篇》芬芳,香氣貌。《司馬相如·美人賦》芳香芬烈。又《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註》芳,德之臭也。《晉書·元帝紀》文景垂仁,傳芳于南頓。又《韻會》州名。地多芳草,置在常芳縣。又姓。《通志·氏族略》《風俗通》云:漢有幽州刺史芳垂敷。 《韻學集成》作芳。芳字从屮作屮下方。漢典考證:〔《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註》芳,德之貌也。〕 謹照原文貌改臭。 考證:〔《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

【筵】《廣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音延。《說文》竹席也。《周禮·春官》司几筵下士二人。《註》筵亦席也。鋪陳曰筵,藉之曰席。筵鋪于下,席鋪于上,所以爲位也。《釋名》筵,衍也。舒而平之,衍衍然也。《詩·小雅》賔之初筵。《箋》筵,席也。《正字通》經筵,王者講讀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