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沧海畔,移种蜀江干

含羞沧海畔,移种蜀江干

诗句读音
含羞沧海畔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hán xiūcānghǎi pàn
移种蜀江干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yízhǒng|zhòng|chóngshǔjiāng gān

含羞沧海畔,移种蜀江干释义

【含羞】情。汉班婕妤《捣素赋》:“弱态含羞,妖风靡丽。”唐温庭筠《女冠子》词:“遮语迴轻扇,含羞下绣幃。”《红楼梦》第十四回:“那抱愧被打之人含羞去了,这才知道凤姐利害。”老舍《青蛙骑手》:“只有你,提起新郎就含羞带愧!”

【沧】〔古文〕《唐韻》七剛切《集韻》《韻會》千剛切,音倉。水名。《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又東爲滄浪之水。又河名。《水經注》濕水左會淸夷水,亦謂之滄河。又湖名。《廣輿記》在韶州府樂昌縣。又州名。《廣韻》後魏所置,蓋取滄海爲名。又《說文》寒也。《逸周書》天地之道有滄熱。 亦作倉。《揚雄·甘泉賦》東燭倉海。又《集韻》楚亮切,音創。與凔同。

【海畔】海边。《书·禹贡》“夹右碣石入于河”孔传:“碣石,海畔山。”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茝蓀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唐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海畔尖山似劒鋩,秋来处处割愁肠。”

【移】《唐韻》弋支切《集韻》《韻會》余支切《正韻》延知切,音匜。《說文》禾相倚移也。《六書故》移秧也。凡種稻先苗之後移之。又《說文》一曰禾名。又遷也。《韻會》今遷徙之迻借作移。《書·多士》移爾遐逖。又《廣韻》易也,延也。《博雅》轉也。《書·畢命》世變風移。《禮·大傳》絕族無移服。《疏》在旁而及曰移。言不延移及之。又《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毋移。《疏》移謂靡匜搖動也。又《廣韻》遺也。《博雅》移,脫遺也。又官曹公府不相臨敬,則爲移書箋表之類也。《前漢·公孫弘傳》弘乃移病免歸。《註》移書言病。《後漢·光武紀》於是致

【江干】;江岸。南朝梁范云《之零陵郡次新亭》诗:“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唐王勃《羁游饯别》诗:“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王国良﹞至江干为渡船所苦,遂露宿江滸,平明始得渡归。”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杨柳若干株,摇曳江干;小桥村市,出没烟云水气之中。”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