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玻璃琖,和光入胸臆

浩瀚玻璃琖,和光入胸臆

诗句读音
浩瀚玻璃琖平仄:仄 仄 平 平
韵脚:上二十六產
拼音: hào hànbō lizhǎn
和光入胸臆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hé guāngrùxiōngyì

浩瀚玻璃琖,和光入胸臆释义

【浩瀚】”。1.水盛大貌。清叶名澧《桥西杂记·湖广省分闱乡试》:“湖南士子赴湖北乡试,必经由洞庭湖。湖水浩瀚无涯,波涛不测。”周恩来《别李愚如并示述弟》诗:“出国去,走东海、南海、红海、地中海,一处处的浪卷涛涌,奔腾浩瀚,送你到那自由故乡的法兰西海岸。”峻青《秋色赋·火光》:“无边无垠的大海,它是那样的辽阔浩瀚,雄伟庄严。”2.形容广大繁多;广博。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经典沉深,载籍浩瀚。”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至若在京百司,金穀浩瀚,权势子弟,长为占据。”明胡应麟《诗薮·元》:“宋人调甚驳,而

【玻璃】亦作“玻瓈”。1.古为玉名,亦称水玉,或以为即水晶。今指一种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一般玻璃是用含石英的砂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下熔化,成型,冷却后制成。《太平广记》卷八一引《梁四公记》:“扶南大舶从西天竺国来,卖碧玻璃镜,内外皎洁……置五色物于其上,向明视之,不见其质。”《新唐书·西域传下·吐火罗》:“劫者,居葱岭中……武德二年,遣使者献宝带,玻瓈、水精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二·玻璃》:“本作‘颇黎’。颇黎,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又﹝集解﹞引陈藏器曰:“玻璃

【琖】《唐韻》《韻會》阻限切,音醆。《說文》玉爵也。夏曰琖,殷曰斝,周曰爵。《廣韻》玉琖,小杯。《禮·明堂位》爵用玉琖仍雕。《釋文》夏爵名,用玉飾之。 《說文》或作盞。《玉篇》亦作。《集韻》亦作湔。

【和光】华内蕴,不露锋芒。《后汉书·王允传》:“公与董太师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内寳养生之道,外则和光於世。”《魏书·释老志》:“和光六道,同尘万类。”唐王维《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诗:“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参见“和光同尘”。2.共同照耀。唐韦展《日月如合璧赋》:“分则列照於三无,聚则和光於六合。”3.柔和的光辉。宋苏轼《妒佳月》诗:“浩瀚玻璃琖,和光入胸臆。”

【入】《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任入聲。《說文》內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獻子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又《廣韻》納也,得也。又《增韻》沒也。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漢典考證:〔《檀弓》孟子比御而不入。〕 謹照原書孟子改爲孟獻子。 考

【胸】《正字通》同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