皞皞太平民,堂堂大耋身

皞皞太平民,堂堂大耋身

诗句读音
皞皞太平民平仄:仄 平 平
拼音: hàotàipíng mín
堂堂大耋身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táng tángdà diéshēn

皞皞太平民,堂堂大耋身释义

【皞】《唐韻》《正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韻會》合老切,音昊。《廣韻》明也。《類篇》白貌。又皞皞,廣大自得之貌。《孟子》王者之民,皞皞如也。又太皞,伏羲氏。少皞,金天氏。皆古帝號也。《禮·月令》孟春之月,其帝太皞。季秋之月,其帝少皞。又姓。《蜀錄》本出武落鐘離山黑穴中者。又通作昊。《前漢·鄭崇傳》皞天罔極。《詩·小雅》作昊天。又通作顥。《前漢·房中歌註》韋昭曰:西顥,西方太皞也。又通作皓。見皓字註。 《集韻》或作皜。《廣韻》从日作暤。《六書故》暤之从白,日之譌也。俗作皡,非。

【太】《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同。《說文》滑也。一曰大也,通也。○按經史太字俱作大。如大極、大初、大素、大室、大、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又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又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又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又《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 亦作太。

【平民】平善之人。后泛指普通老百姓。《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孔传:“延及于平善之人。”《汉书·食货志下》“弋猎博戏乱齐民”唐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若今言平民矣。”宋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兵官大执平民为贼,冀以成赏,君明其无罪,尽释之。”康有为《大同书》丙部:“欧洲中世有大僧、贵族、平民、奴隶之异,压制既甚,故以欧人之慧,千年黑暗,不能进化。”巴金《海的梦》:“许多和他同住在巴黎贫民窟里的犹太平民,到法庭去叙述那些惨痛的事实。”2.平治百姓。《左传·成公二年》:“义

【堂堂】1.形容盛大。《晏子春秋·外篇上二》:“﹝齐景公﹞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尔乃丰层覆之耽耽,建高基之堂堂。”张铣注:“堂堂,高敞貌。”元耶律楚材《和孟驾之韵》:“天兵一鼓下睢阳,旌旗整整阵堂堂。”郭沫若《访埃杂吟·金字塔》:“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2.形容容貌壮伟。《论语·子张》:“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言子张容仪盛而於仁道薄也。”《后汉书·伏湛传》:“湛容貌堂堂,国之光辉。”《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鬚眉,诚不若彼裙釵。

【大耋】曰耋。一说指七十岁。故以“大耋”指老年人,或指高龄。《易·离》:“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耊之嗟,凶。”唐孟郊《晚雪吟》:“小儿击玉指,大耋歌圣朝。”宋陆游《书志》诗:“况今蒲柳姿,俛仰及大耋。”清姚鼐《汇香七叔父八十寿序》:“大耋之年,於里中时会亲族,康强娱乐,不知世有缺陷之事。”

【身】《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又《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又《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又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又《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