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景行行得,遗踪细细搜
诗句 | 读音 |
---|---|
遗踪细细搜 | 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十八尤 拼音: yí zōngxì xìsōu |
好景行行得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入二十五德 拼音: hǎo|hàojǐng xíngháng|xíngdé|děi|de |
好景行行得,遗踪细细搜释义
【遗踪】”。亦作“遗踪”。犹遗迹。晋潘岳《西征赋》:“眺华岳之阴崖,覿高掌之遗踪。”《宋书·傅亮传》:“钻光灯而散袠,温圣哲之遗踪。”唐李群玉《秋怨》诗:“岁暮空太息,年华逐遗踪。”明冯梦龙《量江记·月夜量江》:“六朝旧恨寒山碧,三国遗踪晚树苍。”鲁迅《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我们自然并不是要继《新青年》的遗踪,不过为追怀这曾经震动一时的巨人起见,也翻了几篇短文,聊算一个纪念。”参见“遗迹”。
【细细】1.轻微。唐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宫草微微承委珮,鑪烟细细驻游丝。”宋晏殊《清平乐》词:“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足心有小孔,如锥刺者,细细有血出。”2.仔细。宋苏辙《葺居》诗之四:“时来拾瓦砾,细细留花地。”《红楼梦》第九四回:“你竟叫赖大带了去细细的问他的本家儿有人没有。”赵树理《登记》:“小飞蛾呢?自从燕燕和艾艾走出去,她把小晚这一家子细细研究了好几遍。”3.缓缓。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绝句》之七:“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宋王安石《招叶致远》诗:“
【搜】《集韻》疎鳩切,音蒐。與同。又先侯切,潄平聲。義詳字註。又《集韻》先彫切,音蕭。搜搜,動貌。亦省作叟。又蘇曹切,音騷。又蘇后切,音叟。義同。又先奏切,音潄。人名。《莊子·讓王篇》王子搜援綏登車。又《集韻》《韻會》山巧切,音稍。攪搜,亂也。《韓愈詩》炎風日搜攪。《註》搜上聲。
【好】〔古文〕《唐韻》呼皓切《集韻》《韻會》《正韻》許皓切,蒿上聲。美也,善也。《詩·鄭風》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又相善也。《詩·衞風》永以爲好也。又好會也。《周禮·春官》琬圭以結好。《左傳·文十二年》藉寡君之命,結二國之好。又人名。張好好,年十三,姣麗善歌,杜牧置樂籍中。見《唐書·杜牧傳》。又曲名。武夷君于山頂會鄕族,仙樂競奏,唱人閒好。見《武夷山志》。又《廣韻》呼到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到切,音耗。《說文》愛而不釋也。女子之性柔而滯,有所好,則愛而不釋,故於文,女子爲好。《詩·唐風》中心好之。又孔也。《
【景行】的德行。《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郑玄笺:“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一说,景行(háng),大路。见朱熹集传。汉蔡邕《郭有道碑文》:“於是树碑表墓,昭铭景行。”三国魏曹丕《与锺大理书》:“高山景行,私所慕仰。”唐韩愈《顺宗实录五》:“况汉魏二文,皆著遗令,永言景行,常志夙心。”清梁斌《赠李映碧先生》诗之二:“文献岿灵光,斗杓示景行。”2.犹景仰。南朝宋颜延之《直东宫答郑尚书》诗:“惜无丘园秀,景行彼高松。”唐玄宗《<孝经>序》:“朕尝三復斯言,景行先哲。”清昭槤《啸亭杂
【行】《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