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莱霜至萎,松柏雪更滋
诗句 | 读音 |
---|---|
蒿莱霜至萎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五支 拼音: hāo láishuāngzhìwěi |
松柏雪更滋 |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七之 拼音: sōng bǎixuěgēng|gèngzī |
蒿莱霜至萎,松柏雪更滋释义
【蒿莱】1.野草;杂草。《韩诗外传》卷一:“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蒿莱。”《后汉书·独行传·向栩》:“﹝向栩﹞及到官,略不视文书,舍中生蒿莱。”唐杜甫《夏日叹》诗:“万人尚流冗,举目惟蒿莱。”鲁迅《集外集·<无题>诗》:“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2.草野。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三一:“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唐岑参《送杜佐下第归陆浑别业》诗:“还须及秋赋,莫即隐蒿莱。”黄侃《效庾子山<咏怀>》:“我本蒿莱人,焉能知治乱?”
【霜】《唐韻》所莊切《集韻》《韻會》《正韻》師莊切,音驦。《玉篇》露凝也。《釋名》其氣慘毒,物皆喪也。《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隂氣勝,則凝爲霜雪。《易·坤卦》履霜堅冰至。《詩·秦風》白露爲霜。又《字彙補》國名。《西域記》屈霜國。又姓。見《姓苑》。又《正字通》歷年曰霜。《李白詩》陛下之壽三千霜。又《集韻》《類篇》色壯切,音孀。隕霜,殺物也。或作灀。《潘岳·馬汧督誄》馬生爰發,在險彌亮。精貫白日,猛烈秋霜。
【至】〔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脂利切《正韻》支義切,音摯。《說文》飛鳥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玉篇》來也。《詩·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禮·樂記》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註》至,來也。又《玉篇》達也,由此達彼也。《書·無逸》自朝至于日中昃。《詩·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又極也。《易·坤卦》至哉坤元。《註》至謂至極也。又《繫辭》易其至矣乎。《莊子·逍遙遊》故曰:至人無己。《註》至極之人。又善也。《禮·坊記》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
【松柏】。松树和柏树。两树皆长青不凋,为志操坚贞的象征。《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荀子·大略》:“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栢之质,凌霜犹茂。”清方文《送万茂先应征北上》诗:“同心指松柏,高言洽芝兰。”参见“松柏后凋”。
【雪】《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音。《說文》本作。凝雨。《元命包》隂凝爲雪。《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詩·邶風》雨雪其雱。又《廣韻》除也。《韻會》洗也。《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又《廣韻》拭也。《家語》以黍雪桃。《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又小雪、大雪,節名。見《後漢·律曆志》。又山名。《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一名雪山。又陽春白雪,古
【更】《玉篇》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滋】〔古文〕《唐韻》子之切《集韻》《韻會》津之切《正韻》津私切,音兹。水名。《說文》水出牛飮山白陘谷。又霸水之別名。《水經注》霸陵縣霸水,古曰滋水。又蒔也,長也,益也。《書·泰誓》樹德務滋。又液也。《禮·檀弓》必有草木之滋焉。又多也,蕃也。《左傳·僖十五年》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又滋味也。《禮·月令》薄滋味,無致和。又濁也。《左傳·哀八年》武城人拘鄫人之漚菅者曰:何故使我水滋。又與孳孜通。又通作兹。《前漢·五行志》賦斂兹重。又《廣韻》疾之切,音慈。水名,出高麗山。《山海經》高是之山,滋水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