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逐秋风上霄汉,却留盛事付州人

好逐秋风上霄汉,却留盛事付州人

诗句读音
却留盛事付州人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quèliúshèng shìfùzhōu rén
好逐秋风上霄汉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hǎo|hàozhúqiū fēngshàng|shǎngxiāo hàn

好逐秋风上霄汉,却留盛事付州人释义

【却】《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又《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又訛作。

【盛事】事。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唐杜甫《陈拾遗故宅》诗:“盛事会一时,此堂岂千年。”《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这不但算你三人闺阁中一段快谈,还要算我家庭间一桩盛事。”苏曼殊《与刘半农书》:“如学会果成,不慧当请处士有所赞助,宁非盛事?”

【付】《唐韻》《集韻》《韻會》方遇切,音傳。畀也,授也。《孔叢子·記義篇》孔子曰:若苟付可付。則己不勞,而賢才不失矣。又《集韻》符遇切。同祔。祭名。《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祥掌國事。《註》付當爲祔。又姓。 《說文》从寸持物對人。《徐鉉曰》寸,手也。亦作仅。漢典考證:〔《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詳掌國事。〕 謹照原文詳改祥。 考證:〔《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詳掌國事。〕 謹照原文詳改祥。

【州人】。《三国志·蜀志·彭羕传》:“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拔羕为治中从事。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宋欧阳修《吉州学记》:“州旧有夫子庙,在城之西北。今知州事李侯宽之至也,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2.指渔人。《荀子·君道》:“夫文王非无贵戚也,非无子弟也,非无便嬖也,倜然乃举太公於州人而用之,岂私之也哉!”王先谦集解引俞樾曰:“按‘州人’当从《韩诗外传》作‘舟人’。太公身为渔父而钓於渭滨,故言舟人也。”

【好】〔古文〕《唐韻》呼皓切《集韻》《韻會》《正韻》許皓切,蒿上聲。美也,善也。《詩·鄭風》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又相善也。《詩·衞風》永以爲好也。又好會也。《周禮·春官》琬圭以結好。《左傳·文十二年》藉寡君之命,結二國之好。又人名。張好好,年十三,姣麗善歌,杜牧置樂籍中。見《唐書·杜牧傳》。又曲名。武夷君于山頂會鄕族,仙樂競奏,唱人閒好。見《武夷山志》。又《廣韻》呼到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到切,音耗。《說文》愛而不釋也。女子之性柔而滯,有所好,則愛而不釋,故於文,女子爲好。《詩·唐風》中心好之。又孔也。《

【逐】〔古文〕《唐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音軸。《說文》追也。《左傳·隱九年》祝逐之。又《隱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又《廣韻》驅也。《正韻》斥也,放也。《史記·李斯傳》非秦者去,爲客者逐。又《管仲傳》三仕三見逐。又《玉篇》競也。《左傳·昭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後漢·趙壹傳》捷懾逐物,日富月昌。又《正韻》逐逐,篤實也。又馳貌。《易·頤卦》其欲逐逐。又日逐,地名。《前漢·宣帝紀》迎日逐,破車師。又《集韻》《韻會》亭歷切,音迪。《易》其欲逐逐。《蘇林》音迪。又《字彙補》同門切。與豚同。《山海經》

【秋风】秋季的风。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三国魏曹丕《燕歌行》之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唐杜甫《奉和严郑公军城早秋》:“秋风嫋嫋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2.指以各种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等。明沉榜《宛署杂记·街道》:“每初僉及年终,置酒邀会,每家银三五分,则曰打网,曰秋风。”《儒林外史》第三回:“会试举人,变作秋风之客。”参见“打秋风”。3.蟋蟀的别名。清厉荃《事物异名录·昆虫·蟋蟀》:“《清异録》:汉龙驤子名卭,讳之,呼蛩曰秋风。”汉

【上】〔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又上官,複姓。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

【霄汉】1.天河。亦借指天空。《后汉书·仲长统传》:“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则可以陵霄汉,出宇宙之外矣。”宋张孝祥《踏莎行》词:“趁此秋风,乘槎霄汉。”元乔吉《水仙子·重观瀑布》曲:“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乾。”萧三《张家口赞》诗:“塞上歌声冲霄汉,蒙汉回民齐起舞。”2.喻遥远,高远。唐杜甫《送陵州路使君之任》诗:“霄汉瞻佳士,泥涂任此身。”仇兆鳌注:“霄汉泥涂,彼此悬隔矣。”宋王安石《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它日白衣霄汉志,暮年朱紱水云身。”3.喻指京都附近或帝王左右。唐杜牧《书怀寄中朝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