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堪托身,为君长万丈
诗句 | 读音 |
---|---|
为君长万丈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wéi|wèijūn zhǎngwàn zhàng |
何处堪托身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hé|hē|hèchǔ|chùkāntuō shēn |
何处堪托身,为君长万丈释义
【君长】1.国君与卿大夫。《周礼·秋官·朝大夫》:“日朝,以听国事故,以告其君长。”郑玄注:“君谓其国君,长其卿大夫也。”《礼记·祭统》:“上则顺於鬼神,外则顺於君长。”孔颖达疏:“‘外则顺於君长’者,谓朝廷也。出事公卿,故云外也。”2.天子或诸侯。《礼记·表记》:“是以不废日月,不违龟筮,以敬事其君长。”孔颖达疏:“君谓天子;言长者,兼诸侯相朝,小国之於大国也。”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地传》:“亲以上至句践,凡八君,都瑯琊二百二十四岁。无疆以上覇,称王;之侯以下微弱,称君长。”清袁枚《随园随笔·诗文著述》:“《
【万丈】很长很高或很深。《淮南子·兵略训》:“是故善用兵者,势如决积水於千仞之隄,若转员石於万丈之谿。”《后汉书·苏竟传》:“天有白虹,自子加午,广可十丈,长可万丈。”唐李白《古风》之十六:“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方廷楷《题<蜕庵集>》诗:“蜕庵一集足千秋,万丈光芒笔底收。”艾青《公路》诗:“在万丈高的崖壁的边沿……凝固成了万里长的道路。”汉
【何】《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又姓。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
【处】《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 《廣韻》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
【堪】《唐韻》口含切《集韻》《韻會》枯含切《正韻》苦含切,音戡。《說文》勝也。又任也,可也。《家語》子貢曰:吳王爲人猛暴,羣臣不堪。《羊祜讓開府表》臣有何功,可以堪之。又堪輿,天地總名。《范浚心箴》茫茫堪輿,俯仰無垠。又《孟康曰》堪輿,神名,造輿宅書者。又山形奇怪也。《揚雄·蜀都賦》堪當隱倚。又姓。《風俗通》八元仲堪之後。又《說文》地突也。《徐鉉註》地穴中出也,據此與龕同。又《集韻》楚錦切,音墋。土也。一曰不淸澄。 通作勘,戡。別作龕。《正字通》經傳錯互者,因聲近而譌。
【托身】;安身。唐刘长卿《小鸟篇上裴尹》:“衔花纵有报恩时,择木谁容托身处。”宋孔平仲《西行》诗:“鞅掌未能逃物役,乾坤何处托身安。”明宋濂《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为汝之计,莫若托身势家而心存吴氏。”郑振铎《海燕》:“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2.犹托生。清李渔《蜃中楼·结蜃》:“有两个顽仙,一双玄女,偶犯小过,謫落人间。那顽仙托身,一个姓柳,一个姓张。”参见“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