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汾所续吾其再,首录东吴两国风
诗句 | 读音 |
---|---|
首录东吴两国风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shǒulùdōng wúliǎngguó fēng |
河汾所续吾其再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去十九代 拼音: hé fénsuǒxùwú|yùqí|jīzài |
河汾所续吾其再,首录东吴两国风释义
【首】〔古文〕《廣韻》書久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音手。《說文》頭也。《易·說卦》乾爲首。《周禮·春官·大祝》辨九,一曰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註》稽首,拜頭至地也。頓首,拜頭叩地也。空首,拜頭至手,所謂拜手也。又元首,君也。《書·益稷》元首起哉。又《廣韻》始也。《公羊傳·隱六年》春秋雖無事,首時過則書。《註》首,始也。時,四時也。過,歷也。春以正月爲始,夏以四月爲始,秋以七月爲始,冬以十月爲始。又《揚子·方言》人之初生謂之首。又魁帥也。《禮·檀弓》毋爲戎首,不亦善乎。《註》爲兵主來攻伐曰戎首。又標
【录】《唐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六。《說文》金色也。又《玉篇》貝文也。又《說文》借鈔寫字也。《正字通》謄寫曰錄。又《集韻》一曰采也。《公羊傳·成九年》錄伯姬也。《註》取也。又《集韻》記也。《公羊傳·隱十年》春秋錄內而略外。《禮·檀弓》愛之,斯錄之矣。又《增韻》齒也,總也。《前漢·于定國傳》萬方之事,大錄于君。《註》大錄,總錄也。又錄事,官名。《職官要錄》總錄衆事。又內錄,錄尚書事也。《晉書·桓溫傳》固讓內錄。又籍也。《周禮·天官·職幣》皆辨其物,而奠其錄。《註》定其錄籍。又《正字通》書篇名。梁阮孝
【东吴】1.指三国时吴国。因其地处江东,故名。《文选·左思<咏史>之一》:“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李善注:“东吴,谓孙氏也。”明梁辰鱼《浣纱记·谋吴》:“休忧虑,料堂堂庙謨,看瞬息间指挥谈笑灭东吴。”2.泛指古吴地。大约相当于现在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晋书·食货志》:“东吴有齿角之饶,西蜀有丹砂之富。”唐杜甫《绝句》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宋陆游《鹧鸪天·送叶梦锡》词:“家住东吴近帝乡,平生豪举少年场。”太平天囯叶春森《建天京于金陵论》:“﹝金陵﹞包东吴而连北越,得其人主之,出可以战,处
【两】〔古文〕《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
【国风】1.《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也称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作品大多体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对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揭露,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但也不尽是民间作品。2.国家的风俗。《史记·殷本纪》:“帝武丁即位,思復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於冢宰,以观国风。”唐宋中《送韦参军》诗:“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
【河汾】1.黄河与汾水的并称。亦指山西省西南部地区。《史记·晋世家》:“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唐苏颋《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元周伯琦《过太行山》诗:“战国东西分晋赵,中原南北带河汾。”清钱谦益《山西布政司提学右参议兼按察司佥事文翔凤授朝议大夫》:“以尔有六经七制之学,故命尔以河汾。”2.隋代王通设教河汾之间,受业者达千馀人。见《新唐书·隐逸传·王绩》。后以“河汾”指称王通及其学术流派。明高启《追挽恭孝先生》诗之一:“关洛遗风在,河汾旧业传。”清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
【所】〔古文〕《唐韻》疏舉切《集韻》《韻會》爽阻切,數上聲。《說文》伐木聲也。从斤,戶聲。又處所。《詩·鄭風》獻于公所。又《商頌》及爾斯所。又《漢制》車駕所在曰行在所。《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故所在曰行在所。又《關西方言》致力于一事爲所。所謂絕利一源也。《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又《召誥》王敬作所。又語辭。《論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又誓辭。《論語》予所否者。《左傳·僖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又指物之辭。《禮·檀弓》其高可隱也。《註》謂高四尺所。《前漢·疏廣傳》問金餘尙有幾所。《註》幾所,猶幾許也。《
【续】〔古文〕賡《廣韻》似足切《集韻》《韻會》《正韻》松玉切,音俗。《說文》連也。《爾雅·釋詁》繼也。《書·盤庚》予迓續乃命于天。《詩·小雅》似續妣祖。《禮·深衣》續袵鉤邊。《註》續,猶屬也。又姓。《廣韻》舜七友,有續牙。《急就篇註》續氏,晉大夫續伯之後。又與績同。《穀梁傳·成五年》伯尊其無績乎。《註》績,或作續。又《集韻》辭屢切。詩隂靷沃續。徐邈說。
【吾】〔古文〕《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音梧。《說文》我自稱也。《爾雅·釋詁》吾,我也。《左傳·桓六年》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楚辭·九章註》朱子曰:此篇多以余吾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又《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又《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又《集韻》棒名
【其】〔古文〕丌亓《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碁。《韻會》指物之辭。《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詩·大雅》其在于今。又助語辭。《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詩·周南》灼灼其華。《玉篇》辭也。又姓。《韻會》漢陽阿侯其石。又《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韻會》語辭。《書·微子》若之何其。《詩·小雅》夜如何其。又人名。《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留高陽人也。《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又山名。《前漢·
【再】《唐韻》《集韻》《韻會》作代切,音載。《說文》一舉而二也。从冓省。《徐曰》一言舉二也。《玉篇》兩也。《廣韻》重也,仍也。《書·禹謨》朕言不再。《禮·儒行》過言不再。《註》知過則改,故不再也。《左傳·僖五年》一之謂甚,其可再乎。又子例切,音祭。《楚辭·九章》背法度而心治兮,辟與此其無異。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