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汾遗体乐,谁慰九原情

河汾遗体乐,谁慰九原情

诗句读音
河汾遗体乐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hé fényí tǐ4|4|4|4
谁慰九原情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四清
拼音: 2wèijiǔ yuánqíng

河汾遗体乐,谁慰九原情释义

【河汾】1.黄河与汾水的并称。亦指山西省西南部地区。《史记·晋世家》:“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唐苏颋《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元周伯琦《过太行山》诗:“战国东西分晋赵,中原南北带河汾。”清钱谦益《山西布政司提学右参议兼按察司佥事文翔凤授朝议大夫》:“以尔有六经七制之学,故命尔以河汾。”2.隋代王通设教河汾之间,受业者达千馀人。见《新唐书·隐逸传·王绩》。后以“河汾”指称王通及其学术流派。明高启《追挽恭孝先生》诗之一:“关洛遗风在,河汾旧业传。”清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

【遗体】“遗躰”。1.旧谓子女的身体为父母所生,因称子女的身体为父母的“遗体”。《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大戴礼记·曾子大孝》:“身者,亲之遗躰也。”一本作“遗体”。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天雨花》第六回:“险将父母遗体,断送妖狐手内。”2.即亲生子。《汉书·霍光传》:“中孺(霍中孺)趋入拜謁,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太平广记》卷三二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上郡胡馥之,娶妇李氏,十餘年无子而妇卒,哭之慟:‘汝

【乐】《唐韻》五角切《集韻》《韻會》《正韻》逆角切,音岳。《說文》五聲八音之總名。《書·舜典》夔,命女典樂,敎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易·豫卦》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禮·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又鐘鼓、羽籥、干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孝經》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又姓。《左傳》晉大夫樂王鮒,《戰國策》燕樂毅。複姓。《孟子》樂正裘。又《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喜樂也。《通論》喜者主於心,樂者無所不被。《易·繫辭》樂天知命。《孟子》與民同

【谁】《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又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又《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又《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又《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

【慰】《集韻》同。zdic.net漢典

【九原】。《国语·周语下》:“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清孔尚任《桃花扇·沉江》:“跨上白骡韉,空江野路,哭声动九原。”2.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礼记·檀弓下》:“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汉刘向《新序·杂事四》:“晋平公过九原而嘆曰:‘嗟乎!此地之藴吾良臣多矣,若使死者起也,吾将谁与归乎?’”3.泛指墓地。唐皎然《短歌行》:“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前蜀韦庄《感怀》诗:“四海故人尽,九原新塚多。”金史肃《偶读贾达之邀饭帖有感作诗哭之》:“一幅铭旌送哀挽,

【情】〔古文〕啨《唐韻》疾盈切《集韻》《韻會》《正韻》慈盈切,音晴。性之動也。从心靑聲。《董仲舒曰》人欲之謂情。《詩序》六情靜于中,百物盪于外。《白虎通》喜,怒,哀,樂,愛,惡,謂六情。《禮·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又情,實也。《論語》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又叶慈良切,音牆。《韓愈·贈張籍詩》閉門讀書史,淸風戸凉。日念子來游,子豈知我情。 《朱子曰》古人制字,先制得心字,性與情皆从心。性卽心之理,情卽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