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引关外,国用赡秦中

河流引关外,国用赡秦中

诗句读音
国用赡秦中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guó yòngshànqín1|4
河流引关外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hé liúyǐnguān wài

河流引关外,国用赡秦中释义

【国用】1.国家的费用或经费。《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於岁之杪,五穀皆入,然后制国用。”郑玄注:“如今度支经用。”《后汉书·袁安传》:“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2.言为国所用。《荀子·大略》:“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杨倞注:“国赖其言而用也。”《韩诗外传》卷二:“君子谋之,则为国用。”

【赡】《唐韻》《集韻》《韻會》時豔切《正韻》舒贍切,苫去聲。《說文》給也。《玉篇》周也。假助也。《孟子》此惟救死而恐不贍。《趙岐註》恐凍餓而不給。又《後漢·李王鄧來傳贊》李鄧豪贍。《註》鄧晨代以吏二千石爲豪,李通家富爲贍也。又《班固傳論》固文贍而事詳。又與澹同。《史記·司馬相如傳》漉沈贍葘。《註》索隱曰:《漢書》作灑沈澹灾。澹,安也。又《前漢·食貨志》猶未足以澹其欲也。《註》師古曰:澹,古通贍。《集韻》贍,或作。亦作儋。

【秦】〔古文〕《唐韻》《廣韻》匠隣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慈隣切,音螓。國名。《說文》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詩·秦風·車鄰註》秦,隴西谷名。在雍州鳥鼠山之東北。《疏》今秦亭,秦谷也。《韻會》春秋秦國,漢置天水郡,後魏改秦州。《釋名》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潤也。又三秦。《史記·項羽紀》三分關中,王秦降將,章邯雍王,司馬欣塞王,董翳翟王,爲三秦。又大秦國。《後漢·西域傳》大秦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其人民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又姓。秦自顓頊後,子嬰旣滅,支庶以爲秦氏。又《說文》一曰秦,禾名。又叶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河流】1.指黄河水流。南朝宋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河流遄疾,道阻且长。”《清史稿·河渠志一》:“自河流改道,直隶隄工应并归河督管辖。”2.今泛指地球表面天然水流。碧野《天山景物记》:“然后沿途再汇入涧流和溪流,就形成河流奔腾出天山。”柯岩《快活的小诗·做客来》:“红旗红灯大高楼,绿树绿草小河流。”

【引】〔古文〕《唐韻》余忍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忍切,音蚓。《說文》開弓也。《徐鉉曰》象引弓之形。《周禮·冬官考工記》維體防之,引之中參。又《廣雅》演也。《易·繫辭》引而伸之。又《爾雅·釋詁》長也。《釋訓》子子孫孫引無極也。《書·梓材》引養引恬。又相牽曰引。《禮·檀弓》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註》牽引進之,同于己子。《史記·秦始皇紀》諸生轉相告引。又《集韻》導也。《史記·韓長孺傳》奉引墮車,蹇。《註》爲天子導引而墮車,跛。又卻也。《禮·玉藻》侍坐,則必退席。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註》引

【关外】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战国策·秦策三》:“秦王惧,於是乃废太后,逐穰侯,出高陵,走涇阳於关外。”唐岑参《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请君时忆关外客,行到关西多致书。”2.京城以外的地区。《晋书·卢志传》:“今公扫清羣难,南土以寧,振旅而旋,顿军关外,文服入朝,此霸王者之事也。”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兼以东皋数亩,控带朝夕,关外一区,悵望钟阜。”《梁书·贺琛传》:“今北边稽服,戈甲解息,政是生聚教训之时,而天下户口减落,诚当今之急务。虽是处彫流,而关外弥甚,郡不堪州之控总,县不堪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