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截断炎方北,回雁峰南瘴烟黑
诗句 | 读音 |
---|---|
回雁峰南瘴烟黑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入二十五德 拼音: huí yàn fēngnán|nāzhàngyān1 |
衡山截断炎方北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入二十五德 拼音: héng shānjié duànyán fāngběi|bèi |
衡山截断炎方北,回雁峰南瘴烟黑释义
【南】〔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那含切,音男。《說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前漢·律歷志》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南者,任也。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又樂名。《詩·小雅》以雅以南。《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樂名。又姓。《韻會》魯大夫南遺。《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又雙南,金也。《范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又《翻譯名義》合掌作禮
【瘴】《廣韻》《集韻》《韻會》之亮切,音障。《玉篇》瘴,癘也。《廣韻》熱病。《正字通》中山川厲气成疾也。《陸遊·避暑漫抄》嶺南或見異物從空墜,始如彈丸,漸如車輪,遂四散,人中之卽病,謂之瘴母。
【烟】《唐韻》烏前切《集韻》《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燕。《說文》本作煙。詳煙字註。《荀子·富國篇》鳧雁若烟海。又《廣韻》於眞切《集韻》《正韻》伊眞切,音因。《廣韻》烟熅天地氣。《易》作絪縕。《集韻》或作氤。《班固·典引》烟烟熅熅。《劉楨·魯都賦》曳髮編芒,蔚若霧烟,九采灼爍,華藻紛。(煙)〔古文〕《唐韻》烏前切《集韻》《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燕。《說文》火气也。《周禮·秋官·蟈氏》以其煙被之。又姓。見《字彙》。又於眞切,音因。《周禮·春官·大宗伯註》禋之言煙也。周人尚臭,煙氣之臭聞者。《註》煙音
【黑】《唐韻》呼北切《集韻》《韻會》《正韻》迄得切,音潶。《說文》火所熏之色也。韓康伯曰:北方隂色。《釋名》黑,晦也。如晦冥時色也。《易·說卦》坤其於地也爲黑。《書·禹貢》兗州,厥土黑墳。《禮·檀弓》夏后氏尚黑。又水名。《書·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又《前漢·地理志》益州郡滇池縣有黑水祠。又黑齒,國名。《楚辭·招魂》雕題黑齒。又地名。《左傳·宣六年》公會晉侯宋公于黑壤。又黑子,今所謂黶子也。《前漢·高帝紀》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又《賈誼傳》淮陽之比大諸侯厪如黑子之著面。又《周禮·天官·籩人》其實蕡白黑
【衡山】1.山名。一名岣嵝山,又名霍山,古称南岳,为五岳之一。位于湖南中部,有七十二峰,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五峰为最著。祝融峰海拔一二九○米,可俯瞰群山,观赏日出。山上名胜古迹很多,为旅游休养胜地。相传舜南巡和禹治水都到过这里。历代帝王南岳祀典,除汉武帝迁祀安徽潜山外,均在此山。2.山名。《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鳩兹,至于衡山。”杜预注:“衡山,在吴兴乌程县南。”杨伯峻注:“衡山,亦吴地,高士奇《地名考略》则谓为当涂县东北六十里之横山。”3.山名。北极之山。《吕氏春秋·求人》:“北
【截断】1.切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郭曰:‘命驾西出数里,得一柏树,截断如公长,置牀上常寝处,灾可消矣。’”唐白居易《太湖石》诗:“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水浒传》第一一七回:“溪西岸边,抢出三千军来,截断宋兵。”沈从文《过岭者》:“总部和各区的联络,业已完全截断。”2.打断。《朱子语类》卷三四:“那人正説得好,自家便从中截断,如云已自理会得、不消説之类。”茅盾《子夜》十四:“他忽然不耐烦地截断屠维岳的说话。”丁玲《粮秣主任》:“司机老罗把我的思想截断了。”
【炎方】南方炎热地区。《艺文类聚》卷九一引三国魏锺会《孔雀赋》:“有炎方之伟鸟,感灵和而来仪。”唐李白《古风》之三四:“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唐白居易《夏日与闲禅师林下避暑》诗:“每因毒暑悲亲故,多在炎方瘴海中。”明何景明《九日黔国后园》诗:“水国阴多寒已至,炎方霜后瘴初收。”
【北】〔古文〕《唐韻》博墨切《集韻》《韻會》必墨切《正韻》必勒切,綳入聲。《說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徐曰》乖者,相背違也。《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玉篇》方名。《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又《廣韻》奔也。《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又《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音背。《集韻》違也。《正韻》分異也。《書·舜典》分北三苗。《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