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槊赋诗俱占却,据鞍矍铄正相宜

横槊赋诗俱占却,据鞍矍铄正相宜

诗句读音
据鞍矍铄正相宜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jù ānjué shuòzhèng|zhēngxiāng yí
横槊赋诗俱占却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韵脚:入十八藥
拼音: héng shuò fù shījù1|4què

横槊赋诗俱占却,据鞍矍铄正相宜释义

【据鞍】跨着马鞍。亦借指行军作战。《后汉书·马援传》:“援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周书·儒林传·樊深》:“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宋刘克庄《军中乐》诗:“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清钱谦益《贵州布政使司右参政陈府君墓志铭》:“师还之日,磨厓染翰,沾沾自喜,庶几有据鞍裹革之志焉。”俞锷《醉歌行》:“据鞍矍鑠空餘子,掀髯一饮话滔滔。”

【矍铄】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后汉书·马援传》:“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唐刘禹锡《赠致仕滕庶子》诗:“矍鑠据鞍时骋健,殷勤把酒尚多情。”《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鲜于同时年六十有一,年齿虽增,矍鑠如旧。”清刘大櫆《祭望溪先生文》:“登楼拾级,不赖人扶。谓公矍鑠,百年可逾。”漢

【正】〔古文〕《唐韻》《韻會》《正韻》之盛切,音政。《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註》守一以止也。《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易·乾卦》剛健中正。《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又備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書·君牙》咸以正罔缺。又《爾雅·釋詁》正,長也。《郭註》謂官長。《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杜註》五正,五官之長。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又官名。《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又朼載也。《周禮·夏

【相宜】。汉蔡邕《独断》卷上:“春荐韮卵,夏荐麦鱼,秋荐黍豚,冬荐稻鴈,制无常牲,取与新物相宜而已。”宋陆游《梨花》诗:“开向春残不恨迟,緑杨窣地最相宜。”《红楼梦》第一一○回:“只有凤姐可以照管里头的事,况又贾璉在外作主,里外他二人,倒也相宜。”沈从文《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野外演习时,不管是水是泥,喊卧下就得卧下,这些规矩纪律真不大同本地小孩性格相宜!”典

【横槊赋诗】征途中,在马上横着长矛吟诗。多形容能文能武的豪迈潇洒风度。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於古。”宋苏轼《后赤壁赋》:“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吕志伊《读史感赋》:“横槊赋诗一世雄,二乔未虏恨东风。”典

【俱】《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音拘。皆也。《孟子》父母俱存。又偕也,具也。《莊子·天運篇》道可載而與之俱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乗車,兩馬,一豎子俱。又姓。南凉將軍俱延,唐江州監軍俱文珍。

【占】《唐韻》職廉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廉切,音詹。《說文》視兆問也。从卜口。《徐曰》會意。《易·繫辭》以卜筮者,尚其占。又《爾雅·釋言》隱占也。《疏》占者,視兆以知吉凶也。必先隱度,故曰隱占也。又《玉篇》也。《揚子·方言》視也。《韻會》凡相謂之占。占亦瞻也。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章豔切,音。《廣韻》固也。《韻會》固有也。《增韻》擅據也,著位也。《前漢·宣帝紀》流民自占八萬餘口。《王安石詩》坐占白鷗沙。又《韻會》隱度其辭,口以援人曰口占。《後漢·遵傳》遵常召善書吏於前,治私書謝親故,馮几口占書

【却】《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又《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又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