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深书不尽,宠极意多疑

恨深书不尽,宠极意多疑

诗句读音
恨深书不尽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hènshēnshūbù jìn
宠极意多疑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拼音: chǒngjí yìduō yí

恨深书不尽,宠极意多疑释义

【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針切,音。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又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又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又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又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又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不尽】1.未完;无尽。《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朱自清《阿河》:“前面偏左的地方,是一片淡蓝的湖水,对岸环拥着不尽的青山。”2.犹不已。《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景清在席上叙起姪儿许多英雄了得,京娘欢喜不尽。”3.不完全。茅盾《子夜》三:“目前这几位实业家就不是一业,他们各人的本身利害关系就彼此不尽相同。”4.书信末尾用语。犹言不一一。

【宠】《唐韻》丑壟切《集韻》《韻會》《正韻》丑勇切,沖上聲。《說文》尊居也。从宀龍聲。一曰愛也,恩也。又《增韻》尊榮也。《易·師卦》承天寵也。《書·泰誓》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周官》居寵思危。又姓。《正字通》蜀漢長史寵義。又古借龍。《詩·商頌》何天之龍。《周頌》我龍受之。《鄭註》讀若寵。又《集韻》盧東切,音籠。都寵,縣名,在九眞郡。

【极意】1.尽意;尽心。《史记·乐书》:“放弃《诗》《书》,极意声色,祖伊所以惧也。”唐元稹《<乐府古题>序》:“刘李二子方将极意於斯文,因为粗明古今歌诗同异之音焉。”明唐顺之《盛孺人墓志铭》:“孺人既以童而妇,婉婉自属於其姑钱孺人,姑亦极意拊育之如其女。”清龚炜《巢林笔谈·学画患太似》:“麓臺先生以画妙天下,一时受业者多极意临摹,惟恐不似。”2.犹恣意。三国魏嵇康《家诫》:“临乐则肆情,处逸则极意,故虽繁华熠燿,无结秀之勋。”《晋书·宣帝记》:“昔赵高极意,秦是以亡;吕霍早断,汉祚永延。”漢

【多疑】惑;疑心重。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体别》:“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多疑。”宋朱熹《答符复仲》:“且就此持守,自见功效,不须多疑多问,却转迷惑也。”元揭傒斯《以事暂如武昌发临川》诗:“江转欲无路,山迴忽似围。客程秋共远,物色晚多疑。”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英夷虽狡,何患焉?且夷性多疑,其曾经喫亏之处,永不再来,如臺湾是也。”茅盾《子夜》十六:“并且朱吟秋生性多疑,又以为周仲伟是故意奚落他,便皱着眉头叹一口气。”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