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不用武,教子作儒生

和亲不用武,教子作儒生

诗句读音
和亲不用武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上九麌
拼音: hé qīnbù|fǒuyòngwǔ
教子作儒生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jiào zǐzuòrú shēng

和亲不用武,教子作儒生释义

【和亲】和睦相亲。《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行氏以伐秦之役怨欒氏,而固与范氏和亲。”《礼记·乐记》:“﹝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汉晁错《对贤良文学策》:“百姓和亲,国家安寧。”《隶释·汉李翊夫人碑》:“九族和亲,若弃附根。”2.指两国彼此友好亲善。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不意颇伤齐师,愿结和亲而去。”《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3.指互相结成友好关系。《古今小说·晏平仲二桃杀三士》:“今臣特来讲和,王上可亲诣齐国和亲,结为唇齿之邦。”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用】〔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余頌切,容去聲。《說文》可施行也。《易·乾卦》初九,潛龍勿用。《疏》唯宜潛藏,勿可施用。《書·臯陶謨》天討有罪,五五用哉。又《廣韻》使也。《左傳·襄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晉實用之。《杜甫詩》古來才大難爲用。又功用。《易·繫辭》顯諸仁,藏諸用。《疏》謂潛藏功用,不使物知,是藏諸用也。《論語》禮之用,和爲貴。又貨也。《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疏》謂在上節儉,不爲糜費,以利而用,使財物殷阜。《禮·王制》冢宰制國用,必於歲之杪,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又以也。《詩·小雅》謀

【武】《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音舞。《玉篇》健也。一曰威也,斷也。《書·大禹謨》乃武乃文。又《伊訓》布昭聖武。又《左傳·宣十二年》楚子曰:止戈爲武。《又》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財者也。武有七德。又諡法之一。《汲冢周書》剛彊理直曰武,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窮曰武。又周樂名。《前漢·禮樂志》武王作武。武,言以功定天下也。又《禮·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鄭註》文謂鼓,武謂金。《疏》金屬西方,可以爲兵刃,故爲武。鼓主發動衆音,無兵器之用,故爲文。又迹也。《詩·大

【作】〔古文〕胙《唐韻》則洛切《集韻》《韻會》《正韻》卽各切,臧入聲。興起也。《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堯典》平秩東作。又振也。《書·康誥》作新民。又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又爲也。《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又始也。《詩·魯頌》思馬斯作。又坐作。《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又將作,秦官名。《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又作猶斮也。《禮·內則》魚曰作之。《註》謂削其鱗。又汨作,逸書篇名。又姓。漢涿郡太守作顯。又與詛同。怨謗也。《詩·大雅》侯作侯祝。又《集韻

【儒生】儒士,通儒家经书的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餘人。”汉王充《论衡·超奇篇》:“故夫能説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列子·周穆王》:“鲁有儒生,自媒能治之。”唐元结《寄源休》诗:“天下未偃兵,儒生预戎事。”郁达夫《读陈孝威<上罗斯福总统书>后感》诗:“儒生未必全无用,纸上谈兵笔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