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先是诈,款塞果为雠
和亲先是诈,款塞果为雠释义
【款塞】谓外族前来通好。《史记·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裴駰集解引应劭曰:“款,叩也。皆叩塞门来服从也。”唐卢群《淮西席上醉歌》:“江河潜注息浪,蛮貊款塞无尘。”明徐渭《赠梁尚书公序》:“近时筹边者,谓西虏既已款塞称臣,曳驹牧以仰乞於中国。”
【果】《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火切,音裹。《說文》木實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易·說卦》乾爲天,爲木果。《註》果實著木,有似星之著天也。《周禮·地官》甸師共野果蓏之屬。《應劭曰》木曰果,草曰蓏。《張晏曰》有核曰果,無核曰蓏。又勝也,尅也。《左傳·宣二年》殺敵爲果,致果爲毅。又決也。《禮·內則》將爲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又驗也。《宋書·后妃傳》今果然矣。又釋氏因果。《隋書·經籍志》釋迦敎化弟子多有正果者。又果然,獸名。《宋國史補》揚州取一果然,數十果然可得。又《爾雅·釋蟲》果蠃,蒲盧。《疏》細腰蠭也
【雠】〔古文〕《唐韻》市流切《集韻》《韻會》時流切《正韻》除留切,音酬。《說文》猶也。《玉篇》對也。《正字通》言相讎對也。《詩·大雅》無言不讎。《毛傳》用也。《正義》相對謂之讎。讎者,相與用言語,故以讎爲用。《朱傳》答也。又《爾雅·釋詁》匹也。《郭註》讎,猶儔也。《廣雅》云輩也。《郉疏》儔侶輩類之匹也。《書·召誥》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孔傳》匹也,言民在下,自上匹之。又等也。《前漢·霍光傳》皆讎有功。《師古註》言其功相等類也。又當也。《前漢·灌夫傳》上使御史薄責嬰所言,灌夫頗不讎。《晉灼註》讎,當也。
【和亲】和睦相亲。《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行氏以伐秦之役怨欒氏,而固与范氏和亲。”《礼记·乐记》:“﹝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汉晁错《对贤良文学策》:“百姓和亲,国家安寧。”《隶释·汉李翊夫人碑》:“九族和亲,若弃附根。”2.指两国彼此友好亲善。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不意颇伤齐师,愿结和亲而去。”《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3.指互相结成友好关系。《古今小说·晏平仲二桃杀三士》:“今臣特来讲和,王上可亲诣齐国和亲,结为唇齿之邦。”
【先是】在此以前。多用于追述往事之词。《史记·平準书》:“初,先是往十餘岁,河决观,梁楚之地固已数困。”唐元稹《招讨镇州制》:“如有能斩凶渠者,先是六品已下官宜与三品正员官。”明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李温陵相》:“惟李即赴阁办事。先是推举时,言路攻李者,矢如蝟毛。”邹鲁《贵州光复》:“先是贵州政界有宪政预备会者,以君主立宪倡。”
【诈】《唐韻》《集韻》《正韻》側駕切《韻會》側嫁切,柤zha去聲。《說文》欺也。《爾雅·釋詁》僞也。《正韻》詭譎也。《左傳·宣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禮·樂記》知者詐愚。《疏》謂欺詐愚人也。《周禮·地官·司市》以賈民禁僞而除詐。《疏》使禁物之僞。而去人之詐虛也。《晉書·法志》背信藏巧謂之詐。《荀子·修身篇》匿行曰詐。《說苑·貴德篇》巧詐不如拙誠。又卒也。《公羊傳·僖三十三年》詐戰不日。《註》詐,卒也。齊人語也。《疏》春秋之例,偏戰者日,詐戰者月。又叶側下切,柤上聲。《王安石·寄曾鞏詩》吾能好諒直,世或非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