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同一瓢,饮水心亦足

何时同一瓢,饮水心亦足

诗句读音
饮水心亦足平仄:仄 仄 平 仄 平
韵脚:去十遇
拼音: yǐn shuǐxīnyìzú
何时同一瓢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hé shítóng|tòngyī piáo

何时同一瓢,饮水心亦足释义

【饮水】1.喝水。《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孙希旦集解:“饮有浆醴之属,今但饮水而已,饮之贫也。”唐韩愈《复志赋》:“固余异於牛马兮,寧止乎饮水而求芻?”清沉初《西清笔记·纪名迹》:“其诗有‘人到心閒饮水甜’之句,余甚爱之。”亦指喝的和做饭用的水。2.谓清廉。语本《晋书·良吏传·邓攸》:“时吴郡闕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唐杜甫《赠裴南部》诗:“尘满莱芜甑,堂横单父琴。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给牲口喝水。《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店一连也有十几间门面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足】〔古文〕疋《唐韻》卽玉切《集韻》《韻會》《正韻》縱玉切,音哫。《說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註》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釋名》足,續也,言續脛也。《易·說卦》震爲足。《疏》足能動用,故爲足也。《禮·玉藻》足容重。《註》舉欲遲也。又《廣韻》滿也,止也。《書·仲虺之誥》矧予之德,言足聽聞。《詩·小雅》旣霑旣足。《禮·學記》學然後知不足。《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又不可曰不我足。《吳語》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又草名。《爾雅·釋草》虃,百足。《註》音纖。又姓。《戰國策》足强。《註》韓人。又《廣韻》子句

【何时】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龙城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刘大白《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典

【同】《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又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又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又《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

【一瓢】雍也》:“贤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后因以喻生活简单清苦。宋王禹偁《滁上谪居》诗之三:“巧宦或五鼎,甘贫唯一瓢。”宋林逋《寄呈张元礼》诗:“駟马交游从此少,一瓢生事不胜空。”参见“一簞一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