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穗槁欲死,益以蟊贼灾
诗句 | 读音 |
---|---|
益以蟊贼灾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十六咍 拼音: yìyǐmáo zéizāi |
益以蟊贼灾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十六咍 拼音: yìyǐmáo zéizāi |
禾穗槁欲死 | 平仄:平 仄 仄 仄 仄 韵脚:上五旨 拼音: hé suìgǎoyùsǐ |
禾穗槁欲死 | 平仄:平 仄 仄 仄 仄 韵脚:上五旨 拼音: hé suìgǎoyùsǐ |
禾穗槁欲死,益以蟊贼灾释义
【以】〔古文〕《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又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又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又《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又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又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蟊贼】1.吃禾苗的两种害虫。《诗·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毛传:“食根曰蟊,食节曰贼。”《东观汉记·徐防传》:“京师淫雨,蟊贼伤稼穡。”宋胡錡《耕禄稿·拟力田诏》:“尔郡国循行阡陌,宜究民恫,以劭农为急,若有蟊贼痒而稼者锄之。”2.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诗·大雅·召旻》:“天降罪罟,蟊贼内訌。”《后汉书·岑彭传》:“我有蟊贼,岑君遏之。”李贤注:“蟊贼,食禾稼虫名,以喻姦吏侵渔也。”柯灵《香雪海·春节书红》:“‘四人帮’是党的蟊贼,国家的祸水,人民的死敌,中华民族的败家子!”
【灾】《說文》同災。(災)〔古文〕《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音哉。《說文》天火也。《春秋·桓十四年》御廩災。又《玉篇》害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過而有害當緩赦之。《左傳·僖十三年》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又作菑。《詩·大雅》無菑無害。 亦作甾。《史記·秦始皇紀》甾害絕息。又叶子之切。《史記·龜筴傳》十有二月日至爲期,聖人徹焉,身乃無災。又叶將侯切。《班固·幽通賦》震鱗漦于夏庭兮,帀三正而滅周。巽羽化于宣宮兮,彌五辟而成災。 《說文》本作烖。或作灾。籀文作災。(災)漢典考證:〔《
【以】〔古文〕《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又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又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又《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又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又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蟊贼】1.吃禾苗的两种害虫。《诗·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毛传:“食根曰蟊,食节曰贼。”《东观汉记·徐防传》:“京师淫雨,蟊贼伤稼穡。”宋胡錡《耕禄稿·拟力田诏》:“尔郡国循行阡陌,宜究民恫,以劭农为急,若有蟊贼痒而稼者锄之。”2.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诗·大雅·召旻》:“天降罪罟,蟊贼内訌。”《后汉书·岑彭传》:“我有蟊贼,岑君遏之。”李贤注:“蟊贼,食禾稼虫名,以喻姦吏侵渔也。”柯灵《香雪海·春节书红》:“‘四人帮’是党的蟊贼,国家的祸水,人民的死敌,中华民族的败家子!”
【灾】《說文》同災。(災)〔古文〕《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音哉。《說文》天火也。《春秋·桓十四年》御廩災。又《玉篇》害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過而有害當緩赦之。《左傳·僖十三年》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又作菑。《詩·大雅》無菑無害。 亦作甾。《史記·秦始皇紀》甾害絕息。又叶子之切。《史記·龜筴傳》十有二月日至爲期,聖人徹焉,身乃無災。又叶將侯切。《班固·幽通賦》震鱗漦于夏庭兮,帀三正而滅周。巽羽化于宣宮兮,彌五辟而成災。 《說文》本作烖。或作灾。籀文作災。(災)漢典考證:〔《
【禾穗】亦作“禾穟”。稻谷的穗子。《韩非子·难二》:“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第三层有禾穟,一株满车。”唐顾况《田家》诗:“带水摘禾穗,夜捣具晨炊。”沈从文《三三》:“许多人家田堤的新稻,为了好的日头同恰当的雨水,长出的禾穗全垂了头。”
【槁】《正字通》同槀。
【欲】《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音浴。《說文》貪欲也。从欠谷聲。《徐曰》欲者,貪欲。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爲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爲欲。又《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又物欲。《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又《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爲善。《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又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又
【死】〔古文〕《廣韻》息姊切《集韻》《韻會》《正韻》想姊切,斯上聲。《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氣窮也。《釋名》死者,澌也,若冰釋澌然盡也。《莊子·知北遊》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爲生,散則爲死。《關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氣聚散耳。《禮·曲禮》庶人曰死。《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又《周禮·天官·疾醫註》少曰死,老曰終。又《山海經》有不死國,在南海大荒中。《郭璞贊》赤泉駐年,神木養命。稟此遐齡,悠悠無竟。又圓丘山有不死樹。《郭璞贊》萬物暫見,人生如寄。不死之樹,壽蔽天地。又《山海經》流沙之東,黑水之閒,有不死山。
【禾穗】亦作“禾穟”。稻谷的穗子。《韩非子·难二》:“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第三层有禾穟,一株满车。”唐顾况《田家》诗:“带水摘禾穗,夜捣具晨炊。”沈从文《三三》:“许多人家田堤的新稻,为了好的日头同恰当的雨水,长出的禾穗全垂了头。”
【槁】《正字通》同槀。
【欲】《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音浴。《說文》貪欲也。从欠谷聲。《徐曰》欲者,貪欲。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爲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爲欲。又《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又物欲。《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又《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爲善。《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又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又
【死】〔古文〕《廣韻》息姊切《集韻》《韻會》《正韻》想姊切,斯上聲。《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氣窮也。《釋名》死者,澌也,若冰釋澌然盡也。《莊子·知北遊》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爲生,散則爲死。《關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氣聚散耳。《禮·曲禮》庶人曰死。《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又《周禮·天官·疾醫註》少曰死,老曰終。又《山海經》有不死國,在南海大荒中。《郭璞贊》赤泉駐年,神木養命。稟此遐齡,悠悠無竟。又圓丘山有不死樹。《郭璞贊》萬物暫見,人生如寄。不死之樹,壽蔽天地。又《山海經》流沙之東,黑水之閒,有不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