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诗句 | 读音 |
---|---|
农夫田妇无消息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nóng fūfùwúxiāo xī |
禾头生耳黍穗黑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韵脚:入二十五德 拼音: hé tóu shēng ěrshǔ suì1 |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释义
【农夫】1.指务农的人。《诗·豳风·七月》:“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周礼·考工记序》:“飭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荀子·儒效》:“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斵削而为工匠。”2.特指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汉桓宽《盐铁论·救匮》:“农夫有所施其功,女工有所粥其业。”唐欧阳詹《唐天志》:“农夫在畦,蚕妇在林。”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衣帛当思织妇之劳,食粟当念农夫之苦。”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六节:“农夫耕种公田,不能同时供应军役。”3.古代田官名。《诗·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穀
【妇】〔古文〕《唐韻》房九切《集韻》《韻會》扶缶切《正韻》房缶切,音阜。《說文》服也。《爾雅·釋親》子之妻爲婦。又女子已嫁曰婦。婦之言服也,服事於夫也。《禮·昏義》婦人先嫁,三月敎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又《郊特牲》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又冢婦、長婦、介婦,衆婦也。見《內則》。又嬪婦,化治絲枲。見《周禮·天官》。又世婦,后宮官,所謂二十七世婦也。又屬婦,婦之窮獨,當聯屬者。《書·梓材》至于屬婦。又嫠婦,寡婦也。《蘇軾·赤壁賦》泣孤舟之嫠婦。又好貌。《荀子·樂論篇》其容婦。又物類之隂者亦曰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消息】消长,增减;盛衰。《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高亨注:“消息犹消长也。”宋王禹偁《次韵和仲咸对雪吟三十韵》:“升降常自得,消息一何佳。”清顾炎武《答人书》:“十年以来,穷通消息之运如此,又何以为故人谋哉!”2.偏指增补。宋范仲淹《与朱氏书》:“里面有不是处,便与改正,空缺处,更消息。”3.变化。汉孔融《肉刑议》:“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以与时消息也。”晋张天锡《遗郭瑀书》:“心与至境冥符,志与四时消息。”《隋书·礼仪志四》:
【禾头生耳】亦称“禾生耳”。谓庄稼遭雨后禾头长出卷曲如耳形的芽蘖。古谚有所谓“秋雨甲子,禾头生耳。”见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禾生耳,预示收成不好。唐杜甫《秋雨叹》诗之一:“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南唐李建勋《闲出书怀》诗:“溪田雨涨禾生耳,原野鶯啼黍熟时。”宋杨万里《明发石山》诗:“便恐禾生耳,寧论客断魂。”一说,“禾头生耳”之“禾”,乃“木”字之误。参阅明陈士元《俚语解》卷二及《九家集注杜诗》卷一。
【黍穗】亦作“黍穟”。黍的穗子。唐贾岛《酬姚合》诗:“黍穗豆苗侵古道,晴原午后早秋时。”金元好问《雁门道中书所见》诗:“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元顾瑛《饯谢子兰分韵》:“只今僦屋在美里,黍穗雨黑波摇空。”漢
【黑】《唐韻》呼北切《集韻》《韻會》《正韻》迄得切,音潶。《說文》火所熏之色也。韓康伯曰:北方隂色。《釋名》黑,晦也。如晦冥時色也。《易·說卦》坤其於地也爲黑。《書·禹貢》兗州,厥土黑墳。《禮·檀弓》夏后氏尚黑。又水名。《書·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又《前漢·地理志》益州郡滇池縣有黑水祠。又黑齒,國名。《楚辭·招魂》雕題黑齒。又地名。《左傳·宣六年》公會晉侯宋公于黑壤。又黑子,今所謂黶子也。《前漢·高帝紀》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又《賈誼傳》淮陽之比大諸侯厪如黑子之著面。又《周禮·天官·籩人》其實蕡白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