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荻笋春风老,鲈鱠莼丝秋水寒

河豚荻笋春风老,鲈鱠莼丝秋水寒

诗句读音
鲈鱠莼丝秋水寒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二十五寒
拼音: lúchún sīqiū shuǐhán
河豚荻笋春风老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三十二晧
拼音: hé túndí sǔnchūn fēnglǎo

河豚荻笋春风老,鲈鱠莼丝秋水寒释义

【鲈】《廣韻》落胡切《集韻》《韻會》龍都切,音盧。魚名。《正字通》巨口細鱗似鱖,長數寸,有四腮,俗呼四腮魚。以七八月出吳江,松江尤盛。天下之鱸皆兩腮,惟松江四腮。《後漢·左慈傳》所少吳松江之鱸魚耳。《註》神仙傳云:松江出好鱸,魚味異他處。《晉書·張翰傳》見秋風起,思松江蒪羹鱸鱠,命駕歸。zdic.net汉典

【莼丝】。唐杜甫《陪王汉州留杜绵州泛房公西湖》诗:“豉化蓴丝熟,刀鸣鱠缕飞。”宋苏轼《送刘攽卒海陵》诗:“秋风昨夜入庭树,蓴丝未老君先去。”清纳兰性德《摸鱼儿·送别德清蔡夫子》词:“且笑煮鱸鱼,趁著蓴丝碧。”典

【秋水】的江湖水,雨水。《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南朝齐陆厥《中山王孺子妾歌》:“岁暮寒飇及,秋水落芙蕖。”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宋王安石《散发一扁舟》诗:“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清王士禛《樊圻画》诗:“芦荻无花秋水长,淡云微雨似瀟湘。”峻青《黎明的河边》:“你听,哇--哇--,秋水下来就是这么响。”2.比喻明澈的眼波。唐白居易《宴桃源》词:“凝了一双秋水。”元赵雍《人月圆》词:“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宦娘》:“今日箇蹙损春山,望穿

【寒】〔古文〕《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音韓。《說文》東也。本作。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又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又《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又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又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

【河豚】“河魨”。鱼名。体圆筒形,口小,牙愈合成牙板。背部黑绿色,腹部白色,鳍紫红色。肉味鲜美,肝脏、生殖腺及血液有剧毒,经处理后可食用。我国沿海和某些内河有出产。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之一:“蔞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元王逢《江边竹枝词》:“如刀江鱭白盈尺,不独河魨天下稀。”明陶宗仪《辍耕录·食品有名》:“水之咸淡相交处产河豚。河豚,鱼类也,无鳞颊,常怒气满腹,形殊弗雅,然味极佳,煮治不精,则能杀人。”鲁迅《集外集拾遗·<无题>诗之一》:“岁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典

【荻笋】见“荻笋”。亦作“荻笋”。荻的幼苗,像笋,故名。又称荻芽。唐卢象《竹里馆》诗:“柳林春半合,荻笋乱无丛。”宋欧阳修《离峡州后回寄元珍表臣》诗:“荻笋时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盃盘。”宋王安石《歌元丰》诗:“鰣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春风】春天的风。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絜斋俟兮惠音声。”唐元稹《莺莺传》:“春风多厉,强饭为嘉。”张天翼《春风》:“春风是平等待人的。无论大小,一律要吹到春风的。”2.喻恩泽。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清钱谦益《河南卫辉府辉县知县陈必谦前母钱氏赠孺人制》:“因亲以及亲,使海隅之枯木,咸被春风。”3.喻融和的气氛。陶行知《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视察员到时,不是带来恐怖,而是带来春风。”4.比喻教益;教诲。参见“春风化雨”。5.形容喜

【老】〔古文〕《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又《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又《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又《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又《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又《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又《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