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飘洒湿芳心,粉面琳琅如泪注
诗句 | 读音 |
---|---|
粉面琳琅如泪注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去十遇 拼音: fěn miànlín lángrúlèi4 |
何须飘洒湿芳心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hé xūpiāo sǎshīfāng xīn |
何须飘洒湿芳心,粉面琳琅如泪注释义
【粉面】的脸。亦谓面颜白晳,有如傅粉。唐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坐久罗衣皱,杯倾粉面騂。”宋陈师道《临江仙》词:“粉面初生明月,酒容欲退朝霞。”《红楼梦》第三回:“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2.借指美人。宋贺铸《定风波·桃》词:“粉面不知何处在?无奈!武陵流水卷春空。”《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坐中若有杜十娘,斗筲之量饮千觴;院中若识杜老媺,千家粉面都如鬼。”
【琳琅】”。亦作“琳瑯”。1.精美的玉石。汉张衡《南都赋》:“琢琱狎猎,金银琳琅。”宋司马光《奉和济川代书三十韵寄诸同舍》:“琳琅固无价,燕石敢沽诸。”明何景明《七述》:“绘若黼黻,曄如琳瑯。”2.借指美好的事物。指优美诗文、珍贵书籍。晋葛洪《抱朴子·任命》:“崇琬琰於怀抱之内,吐琳瑯於毛墨之端。”唐李群玉《自澧浦东游江表》诗:“文襟即玄圃,笔下成琳琅。”宋李昴英《贺新郎·再用韵饯吴宪》词:“想胸蟠,蕊闕琳琅笈。真作者,世难及。”清秋瑾《梅十章》之八:“留得琳瑯千万句,锦函双繫碧丝縚。”宁调元《感旧集定庵句》诗之
【泪】《字彙》與淚同。(淚)《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遂切,音類。目液也。《本草》淚者,肝之液。《譚子化書珠玉篇》悲則雨淚。又《集韻》劣戌切,音律。義同。又《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麗。疾流貌。《張衡·南都賦》漻淚淢汨。《註》引淮南子,水淚破舟。○按《淮南子·主術訓》本作戾。淚與戾古通。又《集韻》力結切,音捩。義同。又淒淚,寒涼貌。《前漢·武帝賦》秋氣憯以淒淚。亦作戾。
【注】《唐韻》之戍切《集韻》《韻會》朱戍切,音註。《說文》灌也。《增韻》水流射也。《詩·大雅》豐水東注。又引也。《前漢·溝洫志》注塡淤之水,漑舄鹵之地。又意所嚮曰注。《管子·君臣下篇》君人者上注。《註》上謂注意於上天。又記也。《通俗文》記物曰注,因支分派別之意。又凡以傳釋經曰注,通作註。又聚也。《周禮·天官》獸人及弊田,令禽注于虞中。又擊也。《莊子·達生篇》以黃金注者。又屬也。《爾雅·釋天》注旄首曰旌。《註》言以旄牛尾屬之竿首。又屬矢於弦也。《左傳·襄二十三年》樂射之不中,又注則乗槐本而覆。又附藥亦爲注。《周禮
【何须】犹何必,何用。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宋贺铸《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鲁迅《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飘洒】见“飘洒”。亦作“飘洒”。1.飘扬;飘拂。唐高适《奉和鹘赋》:“冰落落以凝闭,雪皑皑而飘洒。”宋司马光《和兴宗<夜直听雨>》:“纵横挟春风,飘洒相喷吸。”明李东阳《习隐》诗之十:“风沙信飘洒,霜雪徒萧森。”张承志《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远方三百里外的阿拉坦公社,来了一个银发飘洒的老奶奶。”2.指风吹拂。明吴承恩《西山》诗:“霽竹浮暖光,松风澹飘洒。”清陈维崧《百字令·游楞伽山上方寺是日微雨》词:“髩缕柳丝都一样,总受东风飘洒。”3.姿态轻松自然;不呆板。清陈维崧《贺新郎·魏塘舟中读钱尔斐先生<菊农词稿>
【湿】〔古文〕《唐韻》他合切《集韻》《正韻》託合切,音沓。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一曰治水。又《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音與溼同。《說文》幽溼也。或作濕。又《集韻》叱入切,音蟄。濕濕,牛呞動耳貌。《詩·小雅》其耳濕濕。又鄂合切,音。濕隂,漢侯國名。又席入切,音習。與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濕。 《通雅》濕溼漯顯以形相借。《集韻》漯濕三字同。水出鴈門。○按《說文》濕水,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蓋濕乃漯本字也。後以漯爲濕,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字原从糸作,不从亚。
【芳心】1.指花蕊。俗称花心。宋苏轼《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诗:“数枝残緑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啅开。”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明韩洽《雪下红》诗:“芳心良独苦,谁谓不知寒。”2.指女子的情怀。唐李白《古风》之四九:“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宋欧阳修《蝶恋花》词:“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五·徐氏》:“窗外芭蕉点点,做尽凄切,禁不住芳心欲折。”茅盾《子夜》六:“那还不是一定要引起公园中各式各样的女性,狷介的,忧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