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右澶漫,顽为之魁
河右澶漫,顽为之魁释义
【顽】《唐韻》《集韻》《正韻》五還切《韻會》魚鰥切,刖平聲。《說文》頭也。从頁元聲。《玉篇》鈍也。《廣韻》愚也。《韻會》癡也。《書·堯典》父頑母嚚。《左傳·僖二十四年》心不則德義之經爲頑。又人名。《左傳·成十年》鄭人立髠頑。《註》髠頑,鄭成公子。又古通文韻,魚雲切,音輑。《蘇軾·祭韓琦文》援手拯溺,期我于仁。豈知無用,旣老益頑。又古通元韻。虞袁切,音涓。《白居易·悟眞寺詩》及爲山水遊,彌得縱疎頑。野麋斷羈絆,行走無拘攣。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魁】〔古文〕《廣韻》苦回切《集韻》《韻會》《正韻》枯回切,音恢。魁帥。《書·胤征》殲厥渠魁。《傳》魁,帥也。《禮·檀弓》不爲魁。《註》魁,猶首也。又《博雅》大也。《史記·孟嘗君傳》始以薛公爲魁然也。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又《莊子·庚桑楚》人見其跂,猶之魁然。《註》魁,安也。一曰主也。又《博雅》魁岸,雄傑也。又星名。《史記·天官書》魁枕參首。《註》魁,北斗第一星也。《後漢·郡國志》魁方杓。《註》春秋緯曰:瑤光第一至第四爲魁。又蜃蛤也。《儀禮·士冠禮》素積白屨,以魁柎之。《註》魁,蜃蛤柎注也。《疏》以魁蛤灰柎之者
【河右】河西的别称。古代泛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一带。《三国志·魏志·阎温传》:“河右扰乱,隔絶不通,燉煌太守马艾卒官,府又无丞。”南朝梁江淹《萧骠骑让封第三表》:“自非西京上绩,东都名勋,河右羣贤,江左诸彦,寧有诬叨天爵,以为己功者也。”《晋书·良吏传·窦允》:“謁者竇允前为浩亹长,以修勤清白见称河右。”
【澶漫】1.放纵。《庄子·马蹄》:“澶漫为乐,摘僻为礼。”陆德明释文引李颐曰:“澶漫,犹纵逸也。”成玄英疏:“澶漫是纵逸之心。”晋葛洪《抱朴子·诘鲍》:“澶漫於淫荒之域,而叛其大始之本。”明田艺蘅《留青日札·非文事》:“纤縟者丽而不雅,棘钩者恠而不典,澶漫者滥而不裁。”章炳麟《訄书·订文》:“以神州之广,庶事之博,而以佐治者廑是,其庸得不澶漫掍殽,使政令逡巡以日废也。”2.宽长貌;广远貌。《文选·张衡<西京赋>》:“澶漫靡迤,作镇於近。”刘良注:“澶漫靡迤,宽长貌。”唐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