闳材壮思风雨发,绿鬓少年冰雪清

闳材壮思风雨发,绿鬓少年冰雪清

诗句读音
绿鬓少年冰雪清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十四清
拼音: lǜ|lùbìnshào niánbīng xuěqīng
闳材壮思风雨发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hóngcáizhuàng sīfēng|fěngyǔ|yù1|4

闳材壮思风雨发,绿鬓少年冰雪清释义

【绿】《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錄。《說文》帛靑黃色也。《釋名》綠,瀏也。荆泉之水於上視之,瀏然綠色,此似之也。《詩·邶風》綠兮衣兮。《博》綠,閒色。又《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綠,王芻也。《釋文》爾雅作菉。

【鬓】《唐韻》《集韻》《韻會》必刃切,音儐。《說文》頰髮也。《釋名》鬢,峻也。所居高峻也。《又》其上連髮曰鬢。鬢,濱也。濱,崖也。爲面頰之崖岸也。《晉語》美鬢長大則賢。《註》鬢,髮類也。

【少年】不几年。《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斛万钱,渐以仁恩,少年间,米至数十云。”李贤注:“少年,未多年也。”1.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韩非子·内储说上》:“郑少年相率为盗,处於雚泽。”三国魏曹植《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唐高适《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2.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谢觉哉《观花小记》:“重庆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艾青诗

【冰雪】雪。《后汉书·西羌传论》:“﹝段熲﹞被羽前登,身当百死之陈,蒙没冰雪,经履千折之道,始殄西种,卒定东寇。”唐杜甫《人日》诗之一:“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鶯难至,春寒花较迟。”《云笈七籤》卷三:“人之情性为利欲所败,如冰雪之曝日,草木之沾霜。”陈毅《由太行山西行阻雪》诗:“冰雪何时融,征程从此错。”2.指冻雪。唐杜甫《题张氏隐居》诗之一:“涧道餘寒歷冰雪,石门斜日到邱林。”仇兆鳌注:“冰雪犹言冻雪。”3.形容心地纯净洁白或操守清正贞洁。隋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诗:“浄心抱冰雪,暮齿逼桑榆。太息波川迅,悲

【闳】《唐韻》戸萌切《集韻》乎萌切《韻會》乎盲切《正韻》胡盲切,音宏。《說文》巷門也。从門,厷,意兼聲。《爾雅·釋宮》衖門謂之閎。《註》閎,鬨頭門。《左傳·成十七年》乗輦而入干閎。《註》巷門。又《襄三十一年》高其閈閎。《註》閎,門也。又《昭二十年》使華齊御公孟,宗魯驂乗,及閎中。《註》閎,曲門中。又天門也。《前漢·揚雄傳》騰九閎。《註》九閎,九天之門。又《廣韻》門辟旁長橛。《爾雅·釋宮》所以止扉,謂之閎。《註》閎,長杙,卽門橜也。又《左傳·襄三十一年·閈閎釋文》又云:所以止扉,謂之閎。又《廣韻》姓也。《書·君奭

【材】《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音才。《說文》木梃也。徐曰:木勁直堪入於用者。《孟子》材木不可勝用。又《周禮·地官》委人掌斂疏材。《疏》材是木實,榛栗之屬。又《周禮·冬官考工記》五材:金、木、水、火、土也。又六材:木工、金工、皮工、設色之工、刮磨之工、搏埴之工也。又《太宰之職》百工飭化八材:珠、象、玉、石、土、金、革、羽也。又與才同。《書·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又與財通。《孟子》有達財者。又質性也。《中庸》必因其材而篤焉。又《集韻》昨代切,音在。材具也。又叶前西切,音齊。《劉向·列女傳》妻往

【壮思】思。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四:“君侯多壮思,文雅纵横飞。”唐王勃《游冀州韩家园序》:“高情壮思,有抑扬天地之心;雄笔奇才,有鼓怒风云之气。”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夕霜惨烈气节劲,激起壮思衝斗杓。”

【风】〔古文〕凬飌檒《唐韻》方戎切《集韻》方馮切《正韻》方中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

【雨】〔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王矩切,音羽。《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玉篇》雲雨也。《元命包》隂陽和爲雨。《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又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又《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

【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伐切,音髮。《說文》發也。《詩·召南》壹發五豝。《傳》發,矢也。《前漢·匈奴傳》矢四發。《註》射禮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爲一發。師古曰: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又《廣韻》起也。《孟子》舜發於畝之中。又舒也,揚也。《易·乾卦》六爻發揮。《疏》發,越也。又《坤卦》發於事業。《疏》宣發也。《左傳·桓二年》聲名以發之。《註》發揚此德也。又《博雅》開也。《書·武成》發鉅橋之粟。《疏》謂開出也。《詩·小雅》明發不寐。《註》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又《玉篇》進也,行也。《博雅》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