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蔻,紫玫瑰,谢娘家接越王台
诗句 | 读音 |
---|---|
红豆蔻 | 平仄:平 仄 仄 拼音: hóng dòu kòu |
紫玫瑰 | 平仄:仄 平 平 拼音: zǐméi guī |
谢娘家接越王台 |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xiè niáng1|0|0jiēyuè wáng tái |
红豆蔻,紫玫瑰,谢娘家接越王台释义
【红豆蔻】植物名。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花·红豆蔻》:“红豆蔻花丛生……一穗数十蕊,淡红鲜妍,如桃杏花色。蕊重则下垂如葡萄,又如火齐瓔珞及剪彩鸞枝之状。此花无实,不与草豆蔻同种。每蘂心有两瓣相并,词人託兴曰比目连理云。”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高良姜》。漢
【紫】《廣韻》將此切《集韻》蔣氏切,音呰。《說文》帛靑赤色。《釋名》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郉昺疏》紫,北方閒色。《又》惡紫之奪朱也。《何晏註》紫,閒色之好者。又水名。《史記·司馬相如傳》紫淵在其北。《註》文穎曰:西河穀羅縣有紫澤,其水紫色。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又同孳。《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註》紫,與孳同。柔弱之貌。漢典考證:〔《釋名》紫,疵也,非正色。正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 謹照原文正色之疵改五色之疵。〔又同絮。《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
【玫瑰】美玉。一说火齐珠。《尸子》卷下:“楚人卖珠於郑者。为木兰之櫝,薰以桂椒,缀以玫瑰。”《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石则赤玉玫瑰。”李善注引晋灼曰:“玫瑰,火齐珠也。”唐温庭筠《织锦词》:“此意欲传传不得,玫瑰作柱朱弦琴。”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珠玉》:“至玫瑰一种,如黄豆、緑豆大者,则红、碧、青、黄,数色皆具。宝石有玫瑰,犹珠之有璣也。”清龚自珍《最录南唐五百字》:“玫瑰伴函,珊瑚装柱。”2.喻诗文之美。宋王安石《次韵答彦珍》:“手得封题手自开,一篇美玉缀玫瑰。”3.落叶灌木名。似蔷薇,枝密有刺,花为紫
【谢娘】1.晋王凝之妻谢道韫有文才,后人因称才女为“谢娘”。唐韩翃《送李舍人携家归江东觐省》诗:“承颜陆郎去,携手谢娘归。”参见“谢女解围”、“谢家咏雪”。2.唐宰相李德裕家谢秋娘为名歌妓。后因以“谢娘”泛指歌妓。唐李贺《恼公》诗:“春迟王子态,鶯囀谢娘慵。”唐温庭筠《归国遥》词:“谢娘无限心田,晓屏山断续。”郁达夫《偶感》诗:“谢娘偏有意,怜及白衣郎。”漢
【家】〔古文〕《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音加。《說文》家居也。《爾雅》戸牖之閒謂之扆。其內謂之家。《詩·周南》宜其室家。《註》家謂一門之內。又婦謂夫曰家。《孟子》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又一夫受田百畝,曰夫家。《周禮·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註》有夫有婦,然後爲家。又大夫之邑曰家,仕於大夫者曰家臣。《左傳·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將在家。又天家,天子之稱。《蔡邕·獨斷》天子無外,以天下爲家。又居其地曰家。《史記·陸賈傳》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又著述家。《前漢·武帝紀》表章六經
【接】《唐韻》子葉切《集韻》《韻會》《正韻》卽涉切,音楫。《說文》交也。《廣韻》合也,會也。《易·蒙卦》子克家,剛柔接也。《疏》陽居卦內,接待羣隂。又《晉卦》晝日三接。《禮·表記》君子之接如水。《疏》如兩水相交,尋合而已。又持也,受也,承也。《禮·曲禮》接下承弣。《註》接客手下也。《史記·平準書》漢興,接秦之弊。又《增韻》接續也,連也。《禮·曲禮》堂上接武。《註》武,迹也。迹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前漢·西域傳》烏秅國民接手飮。《註》自高山下谿中飮水,故接連其手。又近也。《儀禮·聘禮》賓立接西塾。又捷也。《禮·
【越王台】浙江绍兴种山,相传为春秋时越王勾践登临之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吴既灭越,栖勾践于会稽之上,地方千里。勾践得范蠡之谋,乃示民以耕桑,延四方之士,作臺於外而馆贤士。今会稽山有越王臺。”古直《感事二律》之一:“越王臺上悲歌日,竹石敲残作楚骚。”2.在今广东广州越秀山,为汉时南越王赵佗所筑。唐韩愈《送郑尚书赴南海》诗:“货通师子国,乐奏越王臺。”清周亮工《寄闽南高云客蒋用弢谢尔将》诗:“作赋久荒庾信宅,怀人空上越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