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释义
【鸿鹄】1.即鹄。俗称天鹅。《管子·戒》:“今夫鸿鵠,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张华《博物志》:“鸿鵠千岁者皆胎产。”清陈梦雷《西郊杂咏》之十四:“鸿鵠羣南飞,千里共盘桓。”因鸿鹄善高飞,常比喻志向远大的人。明徐复祚《投梭记·渡江》:“我与你猛拼饮散百壶空,且将鸿鵠意,付作马牛风。”参见“鸿鵠之志”。2.鸿雁与天鹅。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四三:“鸿鵠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一再】1.谓一次以后再加一次。《管子·立政》:“一再则宥,三则不赦。”《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太子学用剑,自以为人莫及,闻郎中靁被巧,乃召与戏,被一再辞让,误中太子。”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意欲大用先生,会推阁员,廷臣一再推,俱不及,上皆置之。三推,始以姓名上。”2.一次又一次;屡次。《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新唐书·章怀太子传》:“读书一览輙不忘,至《论语》‘贤贤易色’,一再诵之。”巴金《探索集·灌输和宣传》:“我从不放过在作品以外说话的机会,我反复说
【高举】高飞。《楚辞·九辩》:“鳧雁皆唼夫粱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汉贾谊《惜誓》:“登苍天而高举兮,歷众山而日远。”清吴伟业《毛子晋斋中》诗:“携家就赤诚,高举凌黄鵠。”2.谓远行。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今先生率然高举,远集吴地。”3.谓退隐。4.谓逝世。清刘大櫆《祭张闲中文》:“悵别泪之方新,讶凶音之遽至……子高举以离羣,余索居而寡慰。”5.犹首倡。汉扬雄《羽猎赋》:“狭三王之阨僻,嶠高举而大兴。”宋司马光《朝鸡赠王乐道》诗:“星河满天月光白,东望扶桑悄染色。一声高举耳目醒,四远羣阴皆辟易。”6.高抬(物
【天地】指自然界或社会。《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清吴伟业《避乱》诗之一:“归去已乱离,始忧天地小。”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着这种日记的人们很不少。”2.犹天下。《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李善注
【睹】〔古文〕覩《唐韻》當古切《集韻》《韻會》《正韻》董五切,音賭。《說文》見也。《禮·禮運》以隂陽爲端,故情可睹也。《周漢武帝詔》此子大夫之所睹聞也。
【方圆】亦作“方圜”。亦作“方员”。1.方形与圆形。亦泛指事物的形体、性状。《管子·形势解》:“以规矩为方圜则成,以尺寸量长短则得。”《尹文子·大道上》:“生于不称,则羣形自得其方圆。名生于方圆,则众名得其所称也。”《淮南子·俶真训》:“今盆水在庭……浊之不过一挠,而不能察方员。”宋范仲淹《礼义为器赋》:“寧因雕琢之劳,见无不为;岂定方圆之体,不速而成?”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印章谜云:‘方圆大小随人,腹里文章儒雅。有时满脸桃红,常在风前月下。’”2.指方法、准则。唐李华《咏史》之四:“如何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