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钧转,五原草绿,太白兵闲
诗句 | 读音 |
---|---|
太白兵闲 | 平仄:仄 平 平 平 拼音: tàibái bīngxián |
五原草绿 | 平仄:仄 平 仄 仄 拼音: wǔyuáncǎo lǜ |
洪钧转 | 平仄:平 平 仄 拼音: hóng jūnzhuǎn|zhuàn|zhuǎi |
洪钧转,五原草绿,太白兵闲释义
【太】《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同。《說文》滑也。一曰大也,通也。○按經史太字俱作大。如大極、大初、大素、大室、大、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又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又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又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又《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 亦作太。
【白兵】锐利的武器。亦指手执武器的士兵。宋文天祥《出真州》诗:“白兵送我扬州去,惟恐北军来捉逃。”郭孝成《江苏光复纪事》:“众议僉谓南京大局,断不可望平和了结,纵无子弹,寧利用夜间,以白兵决战。”郭化若《论孙子的军事思想与哲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由当时猎具和农具改成的武器,只有铜造的白兵(刀、剑、干、戈、矛、戟、殳、钺和弓、矢等)。”
【原】〔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說文》高平曰原,人所登。《爾雅·釋地》大野曰平,廣平曰原。《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澤墳衍原隰之名物。《禮·月令》孟夏,令野虞出行田原,爲天子勞農。又《前漢·食貨志》農漁商賈四者,衣食之原。《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於天。《司馬相如傳》爾陿游原。《註》孟康曰:原,本也。又《爾雅·釋言》原,再也。《疏》重再也。《易·比卦》原筮元永貞。《朱傳》必再筮,自審有元善長永正固之德。《禮·文王世子》命膳宰曰:末有原。《註》末,勿也。謂所食之餘,不可再進也。《前漢·禮樂
【草绿】样绿而略黄的颜色。
【洪钧】1.指天。《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之二》:“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羣生。”李善注:“洪钧,大钧,谓天也;大块,谓地也。言天地陶化万类,而羣化禀受其形也。”唐郑絪《奉和武相公省中宿斋酬李相公见寄》:“洪钧齐万物,縹帙整羣书。”清陈梦雷《告都城隍文》:“勅封都城隍正神,既能节阴宣阳佐洪钧於宇宙,必当扶忠褫佞植正气於乾坤。”2.比喻国家政权。唐李德裕《离平泉马上作》诗:“十年紫殿掌洪钧,出入三朝一品身。”唐黄滔《南海韦尚书启》:“将以鏘履声而朝紫殿,扩心秤而启洪钧。”宋司马光《和始平公梦中有怀归之念作诗始得两句而寤
【转】《廣韻》《集韻》《韻會》陟兗切《正韻》止兗切,專上聲。《說文》轉運也。《前漢·韓安國傳》轉粟輓輸以爲之備。又《廣韻》動也,旋也。《詩·周南》輾轉反側。《註》輾者轉之半,轉者輾之周。又《韻會》軫轉,無窮也。《揚子·太經》軫轉其道。又《廣韻》知戀切《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凡物自轉則上聲,以力轉物則去聲。又車上衣裝曰轉。《左傳·襄二十四年》踞轉而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