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非其伦,缁衣古君子
红药非其伦,缁衣古君子释义
【红药】见“红药”。亦作“红葯”。芍药花。南朝齐谢朓《直中书省》诗:“红药当阶翻,苍苔依砌上。”唐白居易《伤宅》诗:“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宋周邦彦《瑞鹤仙》词:“惊飈动幕,扶残醉,绕红葯。”清沉绍姬《寄家人》诗:“记得小园亲手植,一栏红药近何如?”
【非】《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又《玉篇》下也。又《玉篇》隱也。又《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又《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又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又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又《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又《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又《韻會
【其】〔古文〕丌亓《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碁。《韻會》指物之辭。《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詩·大雅》其在于今。又助語辭。《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詩·周南》灼灼其華。《玉篇》辭也。又姓。《韻會》漢陽阿侯其石。又《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韻會》語辭。《書·微子》若之何其。《詩·小雅》夜如何其。又人名。《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留高陽人也。《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又山名。《前漢·
【伦】《唐韻》力迍切《韻會》《正韻》龍春切,音淪。常也。《書·洪範》彝倫攸敘。又類也。《禮·曲禮》儗人必于其倫。又義也。《禮·祭統》夫祭有十倫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析幹必倫。《註》順其理也。又比也。《儀禮·卽夕》凡絞紟用布,倫如朝服。《禮·中庸》毛猶有倫。《疏》毛雖細物,猶有形體可比也。又等也。《前漢·甘延壽傳》投石超距,絕於等倫。又擇也。《儀禮·少牢饋食禮》雍人倫膚九,實于一鼎。《註》擇其至美者。又姓。伶倫之後。
【缁衣】1.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诗·郑风·缁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毛传:“緇,黑也,卿士听朝之正服也。”2.泛指黑色衣服。《列子·说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3.《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郑武公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武公好贤之诗。《礼记·缁衣》:“子曰:‘好贤如《緇衣》,恶恶如《巷伯》。’”郑玄注:“《緇衣》《巷伯》皆《诗》篇名也……此衣緇
【古】〔古文〕《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又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又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
【君子】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高诱注:“君子,国君。”2.泛指才德出众的人。《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汉班固《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羣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宋王安石《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清方文《石桥怀与治》诗:“昔年居南邨,卜隣近君子。”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我想世界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