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玄妙理,龙虎本同音

华池玄妙理,龙虎本同音

诗句读音
华池玄妙理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 huá chíxuán miàolǐ
龙虎本同音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lóng hǔběntóng yīn

华池玄妙理,龙虎本同音释义

【华池】1.神话传说中的池名。在昆仑山上。汉王充《论衡·谈天》:“崑崙之高,玉泉、华池,世所共闻,张騫亲行无其实。”《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挹以玄玉之膏,漱以华池之泉。”吕向注:“玄玉、华池,皆神仙之所食也。挹,酌;嗽,饮也。”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三宿神景宫》:“尺宅按来平,华池漱餘浄。”2.景色佳丽的池沼。《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鸡鶩满堂坛兮,鼃黽游乎华池。”王逸注:“华池,芳华之池也。”南朝梁何逊《九日侍宴》诗:“禁外终宴晚,华池物色曛。”3.口的舌下部位。泛指口。《太平御览》卷三六七

【玄妙】1.《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谓道家所称的“道”深奥难识,万物皆出于此。后因以“玄妙”指“道”。汉牟融《理惑论》:“﹝牟子﹞鋭志於佛道,兼研老子五千文,含玄妙为酒浆,翫《五经》为琴簧。”三国魏曹植《辅臣论》:“存志太虚,安心玄妙。”唐寒山《诗》之二七七:“廓然神自清,含虚洞玄妙。”元杨景贤《刘行首》第四折:“草菴内谈玄妙,蒲团上讲道德,万事休题。”2.指魏晋时代清谈的玄理。《世说新语·文学》“裴冀州释二家之义”刘孝标注引《管辂传》:“裴使君有高才逸度,善言玄妙。”3.形容事理深奥微妙,难以捉摸。《

【理】《唐韻》良止切《集韻》《韻會》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里。《說文》治玉也。《徐曰》物之脈理,惟玉最密,故从玉。《淮南子·覽冥訓》夏桀之時,金積折廉,璧襲無理。《註》用之煩數,皆鈍而無文。又《說文徐註》治玉治民皆曰理。《書·周官》論道經邦,燮理隂陽。《前漢·循吏傳》政平訟理。又《玉篇》正也。《左傳·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註》理,正也。又《玉篇》道也。《廣韻》義理。《易·繫辭》易而天下之理得矣。《史記·平原君傳》謂公孫龍曰:公無復與孔子高辨事也。其人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辭勝於理,終必受詘。《皇極經世》天下

【龙虎】1.龙与虎。晋王嘉《拾遗记·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尅伐;未用之时,常於匣里如龙虎之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又铸铜为大鼓,及飞廉、翁仲、铜駞、龙虎,皆以黄金饰之,列于宫殿之前。”2.喻英雄俊杰。三国魏应璩《与尚书诸郎书》:“二三执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会。”唐李白《古风》之一:“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宋苏轼《九日黄楼作》诗:“诗人猛士杂龙虎,楚舞吴歌乱鹅鸭。”自注:“坐客三十餘人,多知名之士。”王十朋注:“崔班《灼灼歌》:坐中之客皆龙虎。”宋周必

【同音】音调相和。《诗·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郑玄笺:“同音者,谓堂上堂下八音克谐。”2.声音相同。《韩诗外传》卷五:“故同明相见,同音相闻,同志相从,非贤者莫能用贤。”汉繁钦《与魏文帝笺》:“都尉薛访车子,年始十四,能喉囀引声,与笳同音。”3.比喻说同样的话。《法苑珠林》卷十三:“时千梵王异口同音,而説偈言。”4.同一读音。清俞樾《小浮梅闲话》:“又一室曰‘菹库’,復有神曰蔡伯喈。则‘蔡’‘菜’同音,沿讹已久。”元曲以‘菜佣’为‘蔡邕’,非无自矣。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第二章:“所谓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