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蝴蝶双飞舞,感触深心心更苦
诗句 | 读音 |
---|---|
感触深心心更苦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上十姥 拼音: gǎn chùshēnxīn xīngēng|gèngkǔ |
花间蝴蝶双飞舞 |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huājiān|jiànhú diéshuāngfēi wǔ |
花间蝴蝶双飞舞,感触深心心更苦释义
【感触】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思想情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礼》云:‘见似目瞿,闻名心瞿。’有所感触,惻愴心眼。”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盖兴者,因物感触,言在於此而意於彼。”巴金《灭亡》第七章:“这要怪我,是我引起杜先生底感触,叫他这样激动。”
【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針切,音。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又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又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又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又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又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心心】语。指连绵不断的思想念头。《仁王经·奉持品》:“断诸功用,心心寂灭,无身心相,犹如虚空。”五代齐己《残秋感怆》诗:“日日加衰病,心心趣寂寥。”2.犹心愿。前蜀贯休《桐江闲居作》诗之九:“孰知吾所适,终不是心心。”3.彼此间的情意。隋江总《长相思》诗之二:“心心不相照,望望何由知。”唐孟郊《结爱》诗:“心心復心心,结爱务在深。”4.一心一意,专心。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职,其职必举。”
【更】《玉篇》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苦】《唐韻》康土切《集韻》《韻會》孔五切,音。《說文》大苦,苓也。《詩·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傳》苦,苦菜也。陸璣云:生田及山澤中,得霜甜脃而美。《謝靈運·山居賦》二箭殊葉,四苦齊味。《自註》四苦:靑苦、白苦、紫苦、黃苦。又味也。《書·洪範》炎上作苦。《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又《集韻》勤也。《孟子》必先苦其心志。又患也。《前漢·賈誼傳》非徒病腫,又苦盭。又《類篇》急也。又《博雅》悵也。又《揚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郭璞曰》苦而爲快,猶以臭爲香,治爲亂,反覆用之也。又去聲。《正韻》苦故切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间】〔古文〕《唐韻》古閑切《集韻》《韻會》居閑切《正韻》居顏切,音蕑。《說文》隙也。从門从月。會意,亦形。《徐鍇曰》門夜閉。閉而見月光,是有閒也。《禮·樂記》一動一靜者,天地之閒也。《莊子·山木篇》周將處夫材不材之閒。又《史記·郭解傳》洛陽人有相讐者,邑中賢豪,居閒以十數,終不聽。《註》居中爲他道和輯之。《周語》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於戎、翟之閒。又容也。《禮·文王世子》凡待坐於大司成者,遠近閒三席。《註》閒,猶容也。《前漢·文帝紀》願請閒。《師古註》閒,容也。猶今言中閒也。請容暇之頃,當有所也。又也。《
【蝴蝶】蜨”。昆虫名。翅膀阔大,颜色美丽。静止时四翅竖于背部。腹瘦长。吸花蜜。种类繁多。也称蛱蝶。唐韩偓《士林纪实》:“谢蝴蝶佳句云:‘狂随柳絮有时见,飞入梨花无处寻。’”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二·蛱蝶》:“蝶美於鬚,蛾美於眉,故又名蝴蝶,俗谓鬚为胡也。”明吕潜《上谷感怀》诗:“麒麟卧宿三川草,蝴蜨惊回八渡沟。”清孙枝蔚《上巳日登见山楼》诗之三:“蜜蜂与蝴蝶,争向花圃出。”冰心《最后的安息》:“野花上的蝴蝶,栩栩的飞过她的头上。”
【双】《韻會》雙,俗作双,非。(雙)《唐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音。《說文》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後漢·王喬傳》有雙鳧,從東南飛來。又《玉篇》兩也。《儀禮·聘禮》凡獻執一雙。又《玉篇》偶也。《詩·齊風》冠綏雙止。《箋》五人爲奇,而襄公往從而雙之。又獸名。《山海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三靑獸相幷,名雙雙。《註》郭璞曰:言體合爲一也。公羊傳所云雙雙而俱至者,蓋謂此也。吳任臣云:獸經曰:文文善呼,雙雙善行。駢志云:雙雙合體,蛩蛩假足。麟書曰:雙雙俱來,孟極是覆。又鳥名。《公羊傳·宣五年》其諸
【飞舞】飘舞;飞翔盘旋。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之二:“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臺里,飞舞两楹前。”《恨海》第六回:“棣华再抬头望时,只见岸上树林中的鸦鹊之类,都被火光惊起,满天飞舞。”巴金《家》一:“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2.形容矫健生动,活泼多姿。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开手笔机飞舞,墨势淋漓,有自由自得之妙。”清沉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花﹞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3.谓飞速挥舞。清吴炽昌《客窗闲话续集·语怪》:“乔廉访在任,有僮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