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罗裙,能解束,称腰身
诗句 | 读音 |
---|---|
画罗裙 | 平仄:仄 平 平 拼音: huàluó qún |
能解束 | 平仄:平 仄 仄 韵脚:入三燭 拼音: néng|nàijiě|jiè|xiè4 |
称腰身 | 平仄:仄 平 平 拼音: chēng|chèn|chèngyāo shēn |
画罗裙,能解束,称腰身释义
【罗裙】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南朝梁江淹《别赋》:“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霑罗裙。”唐白居易《琵琶行》:“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清吴伟业《阆州行》:“将书封断指,血泪染罗裙。”
【能】《廣韻》《集韻》《正韻》奴登切,音儜。《說文》熊屬,足似鹿。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徐曰》堅中,骨節實也。又《廣韻》善也。《增韻》勝任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又《正字通》順習也。《詩·大雅》柔遠能邇。又《廣韻》奴來切《正韻》囊來切,音。三足龞。《爾雅·釋魚》龞三足,能。《註》山海經,從山多三足龞,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又與台通。三能,星名。《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名曰三能。《註》作三台。又《正字通》乃帶切,音柰。姓也。唐能延壽,能元皓,宋能迪。又與耐通。《前
【解】《唐韻》《正韻》佳買切《集韻》《韻會》舉嶰切,皆上聲。《說文》判也。从刀判牛角。《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左傳·宣四年》宰夫解黿。《前漢·湯傳》支解人民。《註》謂解其四支也。又《博雅》散也。《玉篇》緩也。《易·解卦註》解,難之散也。《正義》解有兩音,一古買反,謂解難之初。一諧買反,謂旣解之後。故序卦云:解者,緩也。險難解釋,物情舒緩,故爲解也。《前漢·張耳餘傳》今獨王,恐天下解也。《註》謂離散其心也。又《玉篇》釋也。《儀禮·大射禮·解綱註》解,猶釋也。《文心雕龍》百官詢事,則有關刺解諜。解者,釋也。解釋
【束】《唐韻》書玉切《集韻》《韻會》輸玉切《正韻》式竹切,音。《說文》縛也。徐曰:束薪也。《詩·周南》白茅純束。又五疋爲束。《禮·雜記》納幣一束。又五十矢爲束。《詩·周頌》束矢其搜。又脯十脡曰束。《穀梁傳·隱元年》束脩之肉,不行境中。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束州,趙地。又姓。《統譜》望出南陽,漢疏廣後,避難改爲束。又《韻會》春遇切《周禮·註疏》詩注切,音戍。約也。《周禮·司約註》言語之約束。約音要。《史記·漢高紀》待諸侯至,定要束耳。又叶所律切,音率。《蔡邕·筆賦》削文竹以爲管,如桼絲之纏束。形條搏以直端,染元
【腰身】人体的腰部。唐段成式《戏高侍御》诗之四:“自等腰身尺六彊,两重危鬢尽釵长。”元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拜了呵再不着榆木枷压项筋,粗铁锁束腰身。”2.身段;体态。南朝宋鲍照《学古》诗:“嬛緜好眉目,闲丽美腰身。”唐韩愈《辞唱歌》:“幸有伶者妇,腰身如柳枝。”3.指衣服腰部的尺寸。何士光《故乡事》:“他却总是穿一件很旧的、腰身过于宽大的中山服。”4.指动物或物体的当中部分。清吴伟业《宣宗御用戗金蟋蟀盆歌》:“佽飞著翅逞腰身,玉砌轩鬐试一鸣。”侯金镜《漫游小五台·神游》:“我知道小五台是距离北京最近的一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