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漫漫兮不极,路缭缭兮安之
花漫漫兮不极,路缭缭兮安之释义
【路】《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又《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又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
【缭缭】·魏风·葛屦》“纠纠葛屨,可以履霜”毛传:“纠纠,犹繚繚也。”曹禺《王昭君》第二幕:“有两个黄门手执凤羽豹尾,两个黄门托着香烟缭缭的香炉。”
【兮】《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又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又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又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又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又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又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又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漫漫】貌。《管子·四时》:“五漫漫,六惛惛,孰知之哉!”尹知章注:“漫漫,旷远貌。”汉刘向《九叹·忧苦》:“山修远其辽辽兮,涂漫漫其无时。”宋范成大《题山水横看》诗之一:“烟山漠漠水漫漫,老柳知秋渡口寒。”欧阳予倩《木兰从军》第六场:“长路漫漫北风紧,带锁配枷实难行。”2.长貌;久貌。《后汉书·蔡邕传》“宁子有清商之歌,百里有豢牛之事”李贤注引《三齐记》载宁戚歌曰:“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三国魏曹丕《杂诗》之一:“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晋潘岳《寡妇赋》:“夜漫漫以悠悠兮,寒凄凄以凛凛。”曹禺《北
【兮】《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又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又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不极】不寻根究底。《礼记·儒行》:“过言不再,流言不极。”郑玄注:“不极,不问所从出也。”2.不到极点;不到顶点。《汉书·天文志》:“冬至日南极,晷长南;不极则温为害。夏至日北极,晷短北;不极则寒为害。”明刘基《郁离子·天地之盗》:“是故天地之盗息,而人之盗起。不极,不止也。”3.不合中正的准则。《汉书·董仲舒传》:“迺其不正不直不忠不极,枉于执事,书之不泄。”颜师古注:“极,中也。公卿执事有不忠直而阿枉者,皆令言之。”4.不急。《淮南子·精神训》:“随其天资而安之,不极。”高诱注:“资,时也,一曰性也;极,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