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閍冈下得宝墨,古人烧砖坚於石
诗句 | 读音 |
---|---|
黄閍冈下得宝墨 | 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仄 拼音: huángbēnggāngxiàdé|děi|debǎo mò |
古人烧砖坚於石 | 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入二十二昔 拼音: gǔ rénshāo zhuānjiānshí|dàn |
黄閍冈下得宝墨,古人烧砖坚於石释义
【黄】〔古文〕《唐韻》乎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又《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又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又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又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又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又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又縣名。《
【閍】《廣韻》甫盲切《集韻》《韻會》晡橫切,音。《玉篇》宮中門也。亦巷門也。又廟門名。《爾雅·釋宮》閍謂之門。《疏》廟門名。又《廣韻》名延切。音緜。又《集韻》分房切,音方。義同。
【冈】〔古文〕《廣韻》古郎切《集韻》《韻會》居郎切,音剛。《說文》岡,山脊也。从网从山,取上銳下廣形。《爾雅·釋山》山脊岡。《詩·周南》陟彼高岡。《小雅》如岡如陵。《五代史·唐紀》李克用破孟方立於郉州,還軍置酒三垂岡。又《韻會》通作阬。《前漢·揚雄傳》衆軍於東阬。《註》阬,讀作岡。 《韻會》說文本从山,俗又加山作崗,非。 《集韻》或作。
【下】〔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宝墨】皇帝写的字。宋孙觌《御书扇铭》:“扇出上方,宝墨未乾。”宋欧阳修《明堂庆成》诗:“宝墨飞云动,金文耀日晶。”明文徵明《忆昔次陈鲁南韵》:“紫泥浥露封题湿,宝墨含风赐扇香。”2.泛指珍贵的书画。宋苏轼《书归去来阳关二图后》诗之二:“两本新图宝墨香,樽前独唱《小秦王》。”
【古人】1.古时的人。《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汉班昭《东征赋》:“盍各言志,慕古人兮。”唐韩愈《复志赋》:“考古人之所佩兮,閲时俗之所服。”明王鏊《震泽长语·杂论》:“古人行事,殊非今人所及。”郭小川《西出阳关》诗:“风砂呵风砂,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2.指亡故之人。《诗·邶风·绿衣》:“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按,此指亡妻。《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復奉齐酎见高祖之庙乎!”颜师古注:“古人谓先人。”宋苏轼《东坡志林·黄州忆王子立》:“张师厚久已死,今年子立復为古人,哀哉!”《初刻
【烧砖】1.烧制砖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先君先夫人﹞旅葬江陵东郭……欲营迁厝。蒙詔赐银百两,已於扬州小郊北地烧塼。”一本作“烧砖”。《宋书·孝义传·吴逵》:“家徒壁立,冬无被絝,昼则庸赁,夜则伐木烧塼。”2.指烧成的砖。宋楼钥《钱清王千里得王大令保母砖刻为赋长句》:“黄閍冈下得寳墨,古人烧甎坚于石。”
【坚】《廣韻》古賢切《集韻》《韻會》《正韻》經天切,音肩。實也,固也,勁也。《詩·大雅》實堅實好。《禮·月令》季冬之月,水澤腹堅。又將在中軍曰中堅。《後漢·光武紀》衝其中堅。又姓。見《姓苑》。又《諡法》彰義掩過曰堅。又叶居銀切,音巾。《後漢·雷義傳》鄕里語曰:膠桼自謂堅,不如雷與。漢典考證:〔《禮·月令》季冬之月,冰澤腹堅。〕 謹照原文冰澤改水澤。 考證:〔《禮·月令》季冬之月,冰澤腹堅。〕 謹照原文冰澤改水澤。
【石】〔古文〕《唐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音碩。《增韻》山骨也。《釋名》山體曰石。《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又樂器,八音之一。《書·益稷》擊石拊石。《註》石,磬也。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又堅也。《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又星亦稱石。《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又量名。十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