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纛软舆抬圣母,红罗凉伞罩贤妃

黄纛软舆抬圣母,红罗凉伞罩贤妃

诗句读音
红罗凉伞罩贤妃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hóng luóliáng|liàng3zhàoxián fēi
黄纛软舆抬圣母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huáng4ruǎn yútáishèng mǔ

黄纛软舆抬圣母,红罗凉伞罩贤妃释义

【红罗】1.红色的轻软丝织品。多用以制作妇女衣裙。《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兮紈素声。”2.荔枝品种名。参阅《广群芳谱·果谱七·荔支一》引唐郑熊《广中荔支谱》。

【伞】《廣韻》蘇旱切《集韻》顙旱切,音散。禦雨蔽日,可以卷舒者。通作繖。亦作。《說文》蓋也。《通雅》繖本因古之縿,升庵謂傘亦古文,晉輿服志,功曹吏繖扇騎從傘。始見於南史,王縉以笠傘覆面。魏書裴延儁傳,山胡持白傘白旛。○按《說文》幓,旌旗之斿。《爾雅》纁帛縿。註:衆旒所著正幅爲縿。此卽繖之原也。又地名。《遼史·太宗紀》駐蹕於傘淀。

【罩】《廣韻》都敎切《集韻》《韻會》《正韻》陟敎切,音鵫。《說文》捕魚器也。《爾雅·釋器》篧謂之罩。《註》捕魚籠也。《疏》罩,以竹爲之,無竹則以荆。《詩·小雅》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廣韻》與同。又《集韻》竹角切,音琢。籗亦作罩。罩魚者也。又《集韻》敕角切,音趠。義同。

【贤妃】1.贤德的后妃。《诗·齐风·鸡鸣序》:“《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后汉书·列女传序》:“贤妃助国君之政,哲妇隆家人之道。”清顾炎武《骊山行》:“贤妃助内咏《鸡鸣》,节俭躬行迈往古。”2.唐宫中女官名。《新唐书·百官志二》:“唐因隋制,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宋高承《事物纪原·帝王后妃·贤妃》:“《唐·百官志》:内官有贤妃,正一品。注云:因隋制有也。而《隋志》及《北史》亦无其名,当疑唐有国初置也。《续事始》曰:隋煬帝置德妃、贤妃。”

【黄】〔古文〕《唐韻》乎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又《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又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又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又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又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又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又縣名。《

【软舆】轝”。即轿子。唐陈鸿《东城老父传》:“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轝。”唐王建《宫词》之七五:“御前新赐紫罗襦,步步金阶上软舆。”元张宪《送铁厓先生归钱塘》诗:“软舆送别湖源道,江花照人日杲杲。”《隋唐演义》第四回:“李渊一面辞了同僚亲故,一面辞了朝,自与竇夫人、一个十六岁千金小姐,坐了软舆……簇拥了出离长安。”

【抬】《集韻》超之切。同笞。擊也。 俗作。

【圣母】君主时代对皇太后的尊称。宋苏轼《上清储祥宫碑》:“大哉!太祖之功、太宗之德、神宗之志,而圣母成之。”《宣和遗事》前集:“自古母后临朝,那曾见有如圣母手书还政的,可做万世法则。”《宋史·乐志十三》:“圣母有子,重光类禋。”《清史稿·世祖纪二》:“朕自弱龄,即遇皇考太宗皇帝上宾,教训抚养,惟圣母皇太后慈育是依。”按,清制,嗣皇帝即位,称生母为圣母,尊称圣母皇太后。参阅《清通典·嘉礼二》。2.旧时对孔子母亲的尊称。清魏源《孔子年表》:“孔子十有五岁,圣母颜氏卒。”3.古代民间尊称有殊功于民的妇女。《隋书·列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