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曰吁,念彼黎庶
皇帝曰吁,念彼黎庶释义
【念】《唐韻》奴店切《集韻》《韻會》《正韻》奴玷切,音。《爾雅·釋詁》思也。《疏》常思也。《釋名》念,黏也。意相親愛,心黏著不能忘也。《書·大禹謨》念兹在兹。又《小爾雅》無念,念也。《詩·大雅》無念爾祖。又姓。西魏太守念賢。又《轉注古音》叶人九切,音狃。《書·洪範》汝則念之。叶下咎受。 《六書精蘊》人當念所當念者,故从今。《正譌》俗作念,非。念字原字今下作丅。
【黎庶】。《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騶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於身,施及黎庶矣。”宋范仲淹《奏上时务书》:“国侵则害加黎庶,德败则祸起萧墻。”《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上慰圣心,下安黎庶。”典
【皇帝】1.古时对前代帝王的尊称。《书·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书·吕刑》:“皇帝清问下民,鰥寡有辞于苗。”2.三皇五帝的省称。《庄子·齐物论》:“是皇帝之所听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成玄英疏:“虽復三皇五帝,乃是圣人,而詮辩至理,不尽其妙。听荧至竟,疑惑不明。”一说,即黄帝。陆德明释文:“皇帝,本又作黄帝。”郭庆藩集释引卢文弨曰:“皇、黄通用,今本作‘黄帝’。”汉应劭《风俗通·声音》:“昔皇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阴,取竹於嶰谷生,其窍厚均者。”一本作“黄帝”。3.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始自秦
【曰】《唐韻》《集韻》《韻會》王伐切,音越。《說文》詞也。从口乙聲。亦象口气出也。《註》徐鍇曰:今試言曰,則口開而氣出也。《玉篇》語端也。《廣韻》於也,之也。《增韻》謂也,稱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按《古文尙書》曰若作粵若,曰放勳作曰,蓋訓爲語端者與粵通,訓爲詞者則如字耳。
【吁】〔古文〕《唐韻》况于切《集韻》《韻會》匈于切,音訏。《說文》驚也。《玉篇》疑怪之辭也。《廣韻》嘆也。《書·堯典》帝曰:吁嚚訟可乎。《詩·周南》云何吁矣。又留吁,赤狄別種。《春秋·宣十六年》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吁。又省作于。《詩·周南》于嗟麟兮。《召南》于嗟乎騶虞。又《集韻》雲俱切,音迂。義同。又《集韻》《正韻》休居切。與噓同。《王充·論衡》猪馬以气吁之。又《廣韻》《集韻》王遇切,音芋。義同。 《說文》本作吁。吁,字从口从亐。《說文》吁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