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晃缨络躯,渺渺烟雾质
晃晃缨络躯,渺渺烟雾质释义
【渺渺】1.幽远貌;悠远貌。《管子·内业》:“折折乎如在於侧,忽忽乎如将不得,渺渺乎如穷无极。”尹知章注:“渺渺,微远貌。”宋王安石《忆金陵》诗之一:“想见旧时游歷处,烟云渺渺水茫茫。”《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薄暮凴栏,渺渺暝曚,数重山色。”周恩来《雨后岚山》诗:“登高远望,青山渺渺,被遮掩的白云如带;十数电光,射出那渺茫黑暗的城市。”2.微弱貌;藐小貌。唐许浑《尝与故宋补阙秋夕游练湖南亭今复登赏怆然有感》诗:“西风渺渺月连天,同醉兰舟未十年。”唐袁参《上中书姚令公元崇书》:“则参请以翳翳之身,渺渺之命,
【烟雾】亦作“烟雾”。1.泛指烟、气、云、雾等。南朝宋鲍照《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连山眇烟雾,长波迥难依。”唐杜甫《李监宅》诗之一:“华馆春风起,高城烟雾开。”《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十里之内,降真香烧的烟雾溟濛。”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原来是一家中国茶馆,门窗开处冒出一阵阵的烟雾浊气。”2.喻指轻薄的纱罗。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元倪瓒《呈诸公》诗:“北窗高卧自清寧,烟雾衣裳云锦屏。”
【质】《唐韻》之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日切,音桎。《易·繫辭》原始要終,以爲質也。《註》質,體也。又《詩·小雅》民之質矣。《傳》質,成也。《朱傳》實也。又《大雅》虞芮質厥成。《傳》質,成也。成,平也。《疏》三字義同,故以質爲成,以成爲平。《朱傳》質,正。成,平也。又《詩·小雅》發彼有的。《傳》的,質也。《疏》十尺曰侯,四尺曰鵠,二尺曰正,四寸曰質。鵠及正、質,皆在侯中也。又《周禮·地官·質人》大市曰質,小市曰劑。《註》質劑者,爲之券藏之也。又《儀禮·士冠禮》質明行事。《註》質,正也。《禮·月令》黑黃蒼赤
【晃晃】1.明亮貌。晋葛洪《抱朴子·祛惑》:“及到天上,先过紫府,金牀玉几,晃晃昱昱,真贵处也。”宋周邦彦《燕归梁》词:“明星晃晃,回津路转,榆影步花驄。”宋姜夔《昔游诗》:“长虹忽照影,大哉五色轮。我舟渡其中,晃晃惊我神。”2.形容疾闪而过。沈从文《新湘行记》:“因为时间晃晃快过十年了。”摇动。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五章:“她赶快晃晃那个北大女学生的手,小声说。”
【缨络】1.用珠玉串成戴在颈项上的饰物。多作颈饰。《晋书·四夷传·林邑国》:“其王服天冠,被缨络。”宋苏轼《无名和尚颂观音偈》:“纍纍三百五十珠,持与观音作缨络。”《红楼梦》第三回:“项上金螭缨络,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繫着一块美玉。”2.指似缨络的饰物。清沉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寺中突起喇嘛白塔,金顶缨络,高矗云霄。”3.带穗子的物品。亦指穗状饰物及像穗子的东西。《红楼梦》第五三回:“﹝几上﹞又有紫檀雕嵌的大纱透绣花草诗字的缨络。”丁玲《东村事件》:“自卫军的梭标,都成行的伸出人头,一些红缨络,在阳光下,更显
【躯】《唐韻》豈俱切《集韻》《韻會》虧于切,音區。《說文》體也。《釋名》軀,區也。是衆名之大,若區域也。《前漢·蓋寬饒傳》用不訾之軀。《荀子·勸學篇》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集韻》軀或作。又《韻補》叶祛尤切。《楊方·合歡詩》同聲好相應,同氣自相求。我情與子親,譬如影追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