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纳赎为庶人,白首还家事田里

黄金纳赎为庶人,白首还家事田里

诗句读音
黄金纳赎为庶人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huáng jīnnàshúwéi|wèishù rén
白首还家事田里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 bái shǒuhuán|háijiā shìlǐ

黄金纳赎为庶人,白首还家事田里释义

【黄金】。《书·舜典》“金作赎刑”孔传:“金,黄金。”孔颖达疏:“此传黄金,《吕刑》黄铁,皆是今之铜也。”2.金属名。赤黄色,质柔软,延展性大。为贵重金属,多用来制造货币、装饰品等。《易·噬嗑》:“六五:噬乾肉,得黄金。”高亨注:“噬乾肉得黄金,盖有人置黄金粒于乾肉之中,以谋害食者,食者以齿嚼之,而发现黄金粒也。”《史记·平準书》:“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裴駰集解引《汉书音义》:“白金,银也。赤金,丹阳铜也。”唐杜甫《望牛头寺》诗:“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仇兆鳌注引朱鹤龄曰:“《弥陀经》:

【纳】《廣韻》奴答切《集韻》諾答切,音衲。《說文》絲濕納納也。又《博雅》入也。《釋名》納,弭也。弭之兩致之言也。《書·堯典》寅餞納日。《傳》餞,送也。日入言送。又《舜典》納于百揆。又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又《禹貢》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又《儀禮·旣夕禮》屨外納。《註》納,收餘也。又《禮·曲禮》納女于天子。《註》納女,猶致女也。又《禮·雜記》納幣一束。《註》納,徵也。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又與內同。《周禮·春官·鐘師》納夏。《註》故書納爲內。又《玉篇》或作衲、靹。《篇海》補綴也。又與軜同。《荀

【赎】《廣韻》《集韻》《韻會》神蜀切,音。《說文》貿也。《玉篇》質也。以財拔罪也。《書·舜典》金作贖。《傳》出金以贖罪。又《集韻》殊遇切,音樹。《詩·秦風》如可贖兮。《釋文》贖,又音樹。又《集韻》亦姓。

【庶人】、春秋时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大盂鼎》:“易女邦司四白,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左传·襄公九年》:“其士竞於教,其庶人力於农穡。”杨伯峻注:“庶人当为农业生产之主要担负者。”《管子·君臣上》:“务四支之力,修耕农之业,以待令者,庶人也。”2.平民,百姓。《书·洪范》:“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孔传:“有大疑,先尽汝心以谋虑之,次及卿士、众民。”《汉书·食货志上》:“庶人之富者累鉅万,而贫者食糟糠。”《镜花缘》第七回:“请旨謫为庶人,以为结交匪类者戒。”3.古代特指官府的吏

【白首】犹白发。表示年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范雎、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説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説力少也。”前蜀韦庄《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元钱应庚《春草碧·次韵酬复孺》词:“西园长记前游,乘兴重来看兰药。白首友於情,同忧乐。”明冯惟敏《不伏老》第三折:“青春易迈,白首无成。独坐无聊,老怀难遣。”清吴敬梓《移家赋》:“羡白首之词臣,久赤墀之记注。”2.谓男女相爱誓愿白头偕老。宋陈师道《送内》诗:“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明何景明《送崔氏》诗:“深言匪曲衷

【还】《篇海類編》音浮。又音否。俗作還字,非。(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又《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又《灌嬰傳》還定三秦。又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又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又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

【家事】1.古代指大夫家族内部的事务,后渐渐用以泛指家庭事务。《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木问於赵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对曰:‘夫子之家事治,言於晋国无隐情,其祝史陈信於鬼神无愧辞。’”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碑》:“遭太夫人忧,苫草坟塋,以终灰燧,形骸毁瘠,逾於丧礼。年十有五,始干家事。”《红楼梦》第八四回:“必要女婿过门,赘在他家,给他料理些家事。”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十三:“乐华除每日帮母亲料理家事外,只用书册消遣。”2.家庭情况;家境。晋干宝《搜神记》卷三:“球乃迹访其家事,先世曾伐大树,得蛇杀之,女

【里】《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裏。《爾雅·釋言》里,邑也。《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傳》里,居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前漢·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又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又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又百里、相里,複姓。又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