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
诗句 | 读音 |
---|---|
皇居帝里崤函谷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入一屋 拼音: huáng jūdì lǐxiáo hán3 |
鹑野龙山侯甸服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chún yělóng1hóu|hòudiàn fú |
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释义
【皇居】1.皇宫。亦指皇城。汉孔融《荐祢衡表》:“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畜非常之寳。”南朝宋颜延之《直东宫答郑尚书》诗:“皇居体寰极,设险祇天工。”《旧唐书·牛徽传》:“国步方艰,皇居初復。”清曹寅《闻恢复长沙志喜》诗之一:“日高开彩仗,春色满皇居。”2.犹天下,全国。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七:“京师正得皇居之中,黄汴环流,漕运储廪,可仰亿万。”原注:“皇居,一作天下。”
【帝里】,京都。《晋书·王导传》:“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又孙仲谋、刘玄德俱言王者之宅。”唐李百药《赋得魏都》诗:“帝里三方盛,王庭万国来。”明张居正《祭封一品严太夫人文》:“跂予望之,章江之陬;白云紫气,帝里皇州。”清金人瑞《春感》诗之一:“忽承帝里来知己,传道臣名达圣人。”
【崤函】崡”。崤山和函谷。自古为险要的关隘。函谷东起崤山,故以并称。汉张衡《西京赋》:“左有崤函重险,桃林之塞。”宋孙奕《履斋示儿编·字说·集字一》:“殽,山名;函,谷名。或作崤崡。”京剧《平王纳媳斩伍奢》:“望云峦和雾岭羊肠曲险,想这里必定是古戍崤函。”
【谷】《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祿切,音穀。《說文》泉出通川爲谷。从水半見,出於口。《韻會》兩山閒流水之道也。《爾雅·釋水》水注谿曰谷。《疏》謂山谷中水註入谿也。《易·井卦》井谷射鮒。《註》谿谷出水,從上注下。《公羊傳·僖三年》桓公曰:無障谷。《註》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禮·祭法》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財用也。《老子·道德經》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又谷水。《管子·度地篇》山之溝一有水一無水者,命曰谷水。又暘谷,日所出處。昧谷。日所入處。《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分命和仲宅西,曰
【鹑野】指秦地。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皇居帝里崤函谷,鶉野龙山侯甸服。”唐石贯《观农赋》:“晓出凤城,疲道路之攸往;回瞻鶉野,知耕凿之斯崇。”参见“鶉首”。
【龙】〔古文〕竜龒《唐韻》《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音籠。《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草註》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易·乾卦》時乗六龍以御天。又星名。《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又《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又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志》。又邑名。《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註》龍,魯邑。在泰山
【山】《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與刪音同。《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
【侯】漢典考證:〔《儀禮·鄕飮酒禮》天子熊侯白質。〕 謹照原書鄕飮酒禮改鄕射禮。〔《周禮·春官》肆師侯禳。《註》侯者,迎祥善。禳者,禳去妖祲。〕 謹照原文注改疏。祥善改善祥。妖祲改殃氣。 考證:〔《儀禮·鄕飮酒禮》天子熊侯白質。〕 謹照原書鄕飮酒禮改鄕射禮。〔《周禮·春官》肆師侯禳。《註》侯者,迎祥善。禳者,禳去妖祲。〕 謹照原文注改疏。祥善改善祥。妖祲改殃氣。
【甸服】古制称离王城五百里的区域。《书·禹贡》:“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五百里甸服。”孔传:“规方千里之内谓之甸服,为天子服治田,去王城面五百里。”蔡沉集传:“甸服,畿内之地也……五百里者,王城之外,四面皆五百里也。”《汉书·王莽传中》:“公作甸服,是为维城。”颜师古注:“《禹贡》去王城四百里纳粟,五百里纳米,皆在甸服之内。”2.为“九服”之一,指王畿外方五百里至千里之间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方千里曰王畿,其外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五百里曰甸服。”3.泛指京城附近的地方。唐张乔《华山》诗:“澄凝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