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见哀妃,白下感游子

黄陵见哀妃,白下感游子

诗句读音
白下感游子平仄:平 仄 仄 平 仄
拼音: bái xiàgǎnyóu zǐ
黄陵见哀妃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八微
拼音: huáng língjiàn|xiàn1fēi|pèi

黄陵见哀妃,白下感游子释义

【白下】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北。唐移金陵县于此,改名白下县。后因用为南京的别称。《北齐书·颜之推传》:“经长干以掩抑,展白下以流连。”宋黄庭坚《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之二:“白下长干梦到,青门紫曲尘迷。”元萨都剌《送君卿伯循二御史广东佥宪时仆在燕南》诗:“青溪鸥鷺白荡荡,白下杨柳青依依。”清赵函《台城路·和孟楷弟哀逝之作》词:“水咽秦淮,云薶白下。”鲁迅《集外集拾遗·赠画师》:“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殫。”

【感】〔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古禫切,甘上聲。《廣韻》動也。从心咸聲。《增韻》格也,觸也。《易·咸卦》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又《字彙補》戸坎切。與撼通。《詩·召南》無感我帨兮。又《集韻》《正韻》胡紺切。與憾通。恨也。《左傳·昭十一年》唯蔡於感。 咸有感義,故感字从咸。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管子·地数》:“夫齐,衢处之本,通达所出也,游子胜商之所道。”晋陆机《大田议》:“夫商人逸而利厚,农人劳而报薄。导农以利,则耕夫勤;节商以法,则游子归。”明杨士奇《汉江夜泛》诗:“时迁物屡变,游子殊未还。”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我觉得广州究竟是中国的一部分,虽然奇异的花果,特别的语言,可以淆乱游子的耳目,但实际是和我所走过的别处都差不多的。”2.游手好闲的人。《后汉书·酷吏传·樊晔》:“凉州为之歌曰:‘游子常苦贫,力子天所富。’”指离家远游或久居外乡的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黄陵】1.地名。在湖南省湘阴县北,滨洞庭湖。传说舜二妃墓在其上。有黄陵亭、黄陵庙。唐李商隐《哭刘蕡》诗:“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唐李商隐《哭刘司户蕡》诗:“江阔惟迴首,天高但抚膺。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2.即黄陵庙。唐韩愈《黄陵庙碑》:“湘旁有庙曰黄陵,自前古以祠尧之二女舜二妃者。”唐段成式《哭李群玉》诗:“曾话黄陵事,今为白日催。老无儿女累,谁哭到泉臺?”3.泛指有贤德之后妃墓。唐崔融《则天皇后挽歌》之一:“紫殿金铺涩,黄陵玉座深。镜匳长不启,圣主泪沾巾。”参见“黄陵庙”。4.黄帝陵墓。在陕西

【见】《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說文》視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註》言不爲所拔識也。又《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詳矢部知字註

【哀】《唐韻》烏開切《集韻》《韻會》《正韻》於開切,音唉。《說文》閔也。《玉篇》哀傷也。《書·大誥》允蠢鰥寡哀哉。《詩·豳風》哀我人斯。又《爾雅·釋訓》哀哀悽悽,懷報德也。《詩·小雅》哀哀父母。又憐也,愛也。《呂氏春秋》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士。又《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焉,曰哀駘它。《註》哀駘,醜貌;它,其名。又《諡法》恭仁短折曰哀。又姓。《風俗通》魯哀以後,因諡爲姓。《前漢·王莽傳》梓潼人哀章。《姓譜》宋有哀長吉。《正字通》明嘉靖進士哀貞,上命攺哀爲衷。又國名。《後漢·南蠻傳》哀牢人皆穿鼻儋耳。又叶於希切,音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