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古道外,羸马发南州
黄茅古道外,羸马发南州释义
【羸】《廣韻》力爲切《集韻》《韻會》倫爲切,音。《說文》瘦也。《註》臣鉉等曰:羊主給膳,以瘦爲病,故从羊。又《易·大壯》羝羊觸藩,羸其角。《疏》羸,拘纍纏繞也。又《易·井卦》羸其瓶凶。《疏》鉤羸其瓶而覆之也。又《集韻》靈年切,音蓮。羸,縣名,在交趾。或作。
【马】〔古文〕《唐韻》《正韻》莫下切《集韻》《韻會》母下切,麻上聲。《說文》怒也,武也。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玉篇》黃帝臣相乗馬。馬,武獸也,怒也。《正韻》乗畜。生於午,稟火氣。火不能生木,故馬有肝無膽。膽,木之精氣也。木臓不足,故食其肝者死。《易·說卦傳》乾爲馬。《疏》乾象天,天行健,故爲馬。《春秋·說題辭》地精爲馬。《春秋·考异記》地生月精爲馬。月數十二,故馬十二月而生。《周禮·夏官·馬質》掌質馬,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皆有物賈。又《校人》掌王馬,辨六馬之屬。凡大祭祀,朝觐,會同,毛馬而頒之。
【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伐切,音髮。《說文》發也。《詩·召南》壹發五豝。《傳》發,矢也。《前漢·匈奴傳》矢四發。《註》射禮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爲一發。師古曰: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又《廣韻》起也。《孟子》舜發於畝之中。又舒也,揚也。《易·乾卦》六爻發揮。《疏》發,越也。又《坤卦》發於事業。《疏》宣發也。《左傳·桓二年》聲名以發之。《註》發揚此德也。又《博雅》開也。《書·武成》發鉅橋之粟。《疏》謂開出也。《詩·小雅》明發不寐。《註》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又《玉篇》進也,行也。《博雅》去也。
【南州】地区。《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姜亮夫校注:“南州犹南土也,此当指楚以南之地言。”《晋书·羊祜传》:“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慟。”清吴伟业《庚子八月访同年吴有调有感赋赠》诗之四:“南州师友江天笛,北固知交午夜砧。”叶叶《庚戌纪事》诗之十三:“二月南州春已深,红绵花下午沉沉。”2.指豫章郡。《后汉书·徐稺传》:“徐稺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及林宗有母忧,稺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元张养浩《咏史诗·朱震》:“如何当日陈蕃榻
【黄】〔古文〕《唐韻》乎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又《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又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又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又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又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又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又縣名。《
【茅】《唐韻》莫交切《韻會》謨交切,音貓。《說文》管也。《易·泰卦》拔茅連茹。《詩·召南》白茅包之。《書·禹貢》包匭菁茅。《蔡邕·獨斷》天子大社,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授之,謂之授茅土。《左傳·宣十二年》前茅慮無。《註》時楚以茅爲旌識。又國名。《左傳·襄二十四年》凡、蔣、郉、茅。《註》高平昌邑縣西有茅鄕。又享名。《史記·魏世家註》脩武軹縣有茅亭。又門名。《說苑》楚太子立于茅門之外。又山名。《晉書·許邁傳》延陵之茅山是洞庭西門,潛通五嶽。又姓。《通志·氏族略》茅氏,周公之後,子孫以國爲氏,秦有茅焦。又《韻補》迷侯切
【古道】1.古代之道。泛指古代的制度、学术、思想、风尚等。汉桓宽《盐铁论·殊路》:“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説》以貽之。”宋文天祥《正气歌》:“风簷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国朝八旗妇女皆不裹足,古道犹存,其风足尚。”2.古老的道路。唐杜甫《田舍》诗:“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明高濂《玉簪记·追别》:“夕阳古道催行晚,听江声泪染心寒。”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