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鸟远啼鳷鹊观,春风流出凤凰城
诗句 | 读音 |
---|---|
春风流出凤凰城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chūn fēngliúchūfèng huáng chéng |
黄鸟远啼鳷鹊观 | 平仄:平 仄 仄 平 仄 平 拼音: huáng niǎoyuǎn|yuàntízhī quèguān|guàn |
黄鸟远啼鳷鹊观,春风流出凤凰城释义
【春风】春天的风。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絜斋俟兮惠音声。”唐元稹《莺莺传》:“春风多厉,强饭为嘉。”张天翼《春风》:“春风是平等待人的。无论大小,一律要吹到春风的。”2.喻恩泽。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清钱谦益《河南卫辉府辉县知县陈必谦前母钱氏赠孺人制》:“因亲以及亲,使海隅之枯木,咸被春风。”3.喻融和的气氛。陶行知《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视察员到时,不是带来恐怖,而是带来春风。”4.比喻教益;教诲。参见“春风化雨”。5.形容喜
【流】〔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說文》水行也。《爾雅·釋言》流,覃也。《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詩·大雅》如川之流。又《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詩·周南》左右流之。又下也。《詩·豳風》七月流火。又流漫無節制也。《禮·樂記》樂勝則流。又《書·禹貢》二百里流。《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又放也。《書·舜典》流宥五。又視不端諦曰流。《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又走也。《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註》謂走而自匿。又《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又《前漢·食
【出】《唐韻》赤律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律切,春入聲。《說文》進也。《廣韻》見也,遠也。《增韻》出入也,吐也,寫也。又生也。《爾雅·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左傳·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註》秦康公,晉之甥也。又《周禮·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註》出謂越獄逃亡也。又《增韻》斥也。《正韻》亦作黜絀。又《唐韻》《集韻》《韻會》尺類切《正韻》蚩瑞切,推去聲。自中而外也。又《正韻》凡物自出,則入聲。非自出而出之,則去聲。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僞切,吹去聲。《詩·小雅》匪舌是出,維躬是瘁。又叶敕律切
【凤凰城】1.京城。唐杜甫《复愁》诗之九:“由来貔虎士,不满凤凰城。”仇兆鳌注:“凤凰城,指长安。”宋陈师道《和谢公定雨行逢卖花》:“不使近诗增纸价,得知春入凤凰城。”清孙枝蔚《凌蔚候长郎八岁读书日满百行》诗:“此时青玉案,他日凤凰城。”2.广东潮州的别称。清黄遵宪《将至潮州》诗:“片帆遥指凤凰城,屈指家山尚几程。”钱仲联笺注引《广东通志》:“潮州府城,明洪武三年,指挥俞良辅闢旧堤城西南,筑砌以石,谓之凤城。”
【黄鸟】。有两说。《尔雅·释鸟》:“皇,黄鸟。”郭璞注:“俗呼黄离留,亦名搏黍。”黄离留,即黄莺。郝懿行义疏:“按此即今之黄雀,其形如雀而黄,故名黄鸟,又名搏黍,非黄离留也。”《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三国魏曹植《三良》诗:“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赵幼文校注:“《诗经·黄鸟篇》序:‘《黄鸟》,哀三良也。’”唐李白《江南春怀》诗:“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清方文《送春日偕束茹吉等看牡丹分赋》:“却喜红英犹未落,况闻黄鸟且为懽。”2.《诗经·秦风》篇名。《左传·文公六年》:“秦伯任好
【远】〔古文〕《廣韻》雲阮切《集韻》《韻會》雨阮切,爰上聲。《說文》遼也。《廣韻》遙遠也。《正韻》指遠近定體也。又《廣韻》《集韻》《韻會》于願切《正韻》于怨切,爰去聲。《正韻》遠之也。遠近之遠上聲,如《詩》其人則遠之類。遠離之遠去聲,如《論語》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又叶于員切,音淵。《詩·小雅》爾之遠矣,民胥然矣。 俗作逺。
【啼】〔古文〕謕《說文》同嗁。《禮·喪大記》主人啼。《穀梁傳·僖十年》麗姬下堂而啼。
【鳷鹊】中的异鸟名。晋王嘉《拾遗记·后汉》:“章帝永寧元年,条支国来贡异瑞。有鸟名鳷鹊,形高七尺,解人语。其国太平,则鳷鹊羣翔。”2.指喜鹊。清李慈铭《蓬莱驿》:“看他额黄稀,眉青锁,粉痕疏,脣褪猩朱,只忆着填桥鳷鹊待黄姑。”3.汉宫观名。在长安甘泉宫外。汉武帝建元中建。《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过鳷鹊,望露寒,下棠棃,息宜春。”郭璞注引张揖曰:“此四观,武帝建元中作,在云阳甘泉宫外。”南朝齐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元耶律楚材《和张敏之诗·读唐史有感复继张敏之
【观】〔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官去聲。《說文》諦視也。《韻會》所觀也,示也。《易·觀卦》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朱註》觀者,有以中正示人而爲人所仰也。《書·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傳》欲觀示法象之服制。觀,舊音官,陸音工喚切。《周禮·冬官考工記》氏爲量。嘉量旣成,以觀四國。《註》以觀示四方,使放象之。《前漢·宣帝紀》觀以珍寶。《師古曰》觀,示也。又容觀,容貌儀觀也。《禮·玉藻》旣服習容觀玉聲乃出。又《爾雅·釋詁》多也。《詩·周頌》奄觀銍艾。《箋》奄,久。觀,多也。一音官。又《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