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焦劳冠百王,精求肤使惠南方
诗句 | 读音 |
---|---|
精求肤使惠南方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jīngqiúfūshǐhuìnán fāng |
皇上焦劳冠百王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huáng shàngjiāo láo1|4bǎi wáng |
皇上焦劳冠百王,精求肤使惠南方释义
【精】《廣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音晶。《說文》擇也。《廣韻》熟也,細也,專一也。《書·大禹謨》惟精惟一。《易·繫辭》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又密也。《公羊傳·莊十年》觕者曰侵,精者曰伐。《註》精,猶精密也。侵,責之不服,推兵入竟,伐,擊之益深,用意稍精密。又靈也,眞氣也。《易·繫辭》精氣爲物。《疏》隂陽精靈之氣,氤氳積聚而爲萬物也。《左傳·昭七年》子產曰:用物精多,則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又《莊二十五年·日有食之疏》日者陽精,月者隂精。又《襄二十八年·春無水疏》五星者五行之精:木精曰歲星,火
【求】《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音裘。《說文》索也。《增韻》覓也,乞也。《易·乾卦》同氣相求。《詩·大雅》世德作求。又招來也。《禮·學記》發慮憲,求善良。又等也。《書·康誥》用康乂民作求。《傳》求,等也。言爲等匹於商先王也。又山水名。《山海經》歷石山東南一百里曰求山。求水出于其上,潛于其下。又姓。《三輔決錄》漢有求仲。又與裘通。《說文》裘字,古省作求。又與球通。《柳宗元·饗軍堂記》琉球作流求。又《集韻》恭于切,音拘。與蛷同。肌蛷,蟲名。或省作求。又《韻補》叶渠之切,音奇。《班昭·東征賦》貴賤貧富不可
【肤】《廣韻》甫無切。與膚同。(膚)《廣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正韻》方無切,音跗。《說文》籀文作臚。《玉篇》皮也。《廣韻》皮膚。《釋名》膚,布也,布在表也。《詩·衞風》膚如凝脂。《易·噬嗑》六二噬膚。《註》膚者,柔脆之物也。又豕肉爲膚。《儀禮·聘禮》膚鮮魚鮮腊。《註》膚,豕肉也。又切肉爲膚。《禮·內則》脯羹,兔醢,麋膚。《註》膚,切肉也。又《博雅》美也。《詩·豳風》公孫碩膚。《傳》膚,美也。又《博雅》傳也。《又》離也。《又》剝也。又大也。《詩·小雅》以奏膚公。《傳》膚,大也。又《韻會》膚淺,喻在皮膚
【使】〔古文〕《唐韻》疏士切《集韻》《韻會》爽士切《正韻》師止切,音史。令也,役也。《豳風》序:說以使民。《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註》指事使人也。《管子·樞言篇》天以時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獸以力使。又《集韻》疏吏切《正韻》式至切,音。遣人聘問曰使。《前漢·韓信傳》發一乗之使,下咫尺之書。又《鬼谷子抵巇篇》聖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訓》四時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又《諡法》治民克盡嚴篤無私曰使。 本作。《六書統》从人从事。令人治事也。漢典考證:〔《易·兌卦》悅以使民。〕 謹按
【惠】〔古文〕①《唐韻》《集韻》《正韻》胡桂切《韻會》胡計切,音慧。《說文》仁也。《書·臯陶謨》安民則惠。《蔡沈註》惠,仁之愛也。又恩也。《書·蔡仲之命》惟惠之懷。又《爾雅·釋言》順也。《書·舜典》亮采惠疇。《詩·邶風》惠然肯來。《毛傳》時有順心也。又《增韻》賜也。《禮·月令》行慶施惠。又賚也。《書·無逸》惠鮮鰥寡。《註》惠鮮者,賚予賙給之,使有生意也。又飾也。《山海經》祠用圭璧之五,五采惠之。《註》惠猶飾也。又三隅矛。《書·顧命》二人雀弁執惠。又《諡法》柔質慈民曰惠。又州名。隋順州,宋改惠州。又姓。出琅邪周惠
【南方】,南边。表示方位。《易·说卦》:“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高亨注:“《説卦》又以八卦配八方,离为南方,故曰‘南方之卦’也。”《仪礼·觐礼》:“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山海经·海外北经》:“臺在其东,臺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衝南方。”2.泛指南部地区,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左传·昭公十九年》:“若大城城父,而寘大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后汉书·杨终传》:“且南方暑湿,障毒互生。”《新五代史·杂传·安从进》:“自范延
【皇上】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呼。多指在位的皇帝。晋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皇上纂隆,经教弘道。”《魏书·元遥传》:“臣去皇上,虽是五世之远,於先帝便是天子之孙。”宋俞文豹《吹剑四录》:“肆今皇上恭俭忧勤,天开事机,抚而不发,羣贤顒顒,待用而翔。”清李渔《奈何天·闹封》:“莫説乡党之间,説来不雅,就是皇上知道,也有许多不便。”老舍《茶馆》第三幕:“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
【焦劳】焦虑烦劳。汉焦赣《易林·恒之大壮》:“病在心腹,日以焦劳。”唐柳宗元《为京畿父老上府尹乞奏复尊号状》:“寤寐焦劳,不知所措。”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三日所进,不敷一日所出,焦劳困苦,竭蹶时形。”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二章:“万岁为国事这样焦劳,常常废寝忘餐,圣体如何能支持得了?”
【冠】《唐韻》《集韻》《韻會》古丸切《正韻》沽歡切,音官。《說文》絭也,所以絭髮。从冖,元。冠有法制,故从寸。《徐曰》取其在首,故从元。古亦謂冠爲元服。《白虎通》冠者,卷也。卷持其髮也。《釋名》冠,貫也,所以貫韜髮也。《後漢·輿服志》上古穴居野處,衣毛冒皮。後世聖人見鳥獸有冠角胡,遂制冠冕纓緌。又姓。《風俗通》古者鶡冠子之後。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官去聲。《禮·曲禮》二十曰弱冠。《冠儀》冠者,禮之始也。故聖王重冠。《白虎通》男子幼,娶必冠。《韻會》男子二十加冠曰冠。又爲衆之首曰冠。《前漢·魏
【百王】历代帝王。《荀子·不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汉书·董仲舒传》:“盖闻五帝三王之道,改制作乐而天下洽和,百王同之。”南朝梁沉约《光宅寺刹下铭》:“濡足万古,援手百王。”唐广宣《禁中法会应制》诗:“道场三教会,心地百王期。”明何景明《郊观》诗:“神祇二后配,礼乐百王殊。”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