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闻好眼未识,梦想欲到迷无由
诗句 | 读音 |
---|---|
梦想欲到迷无由 | 平仄:仄 仄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mèng xiǎngyùdàomíwú yóu |
黄山闻好眼未识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拼音: huáng shānwénhǎo|hàoyǎnwèishí|zhì |
黄山闻好眼未识,梦想欲到迷无由释义
【梦想】梦中怀想。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南朝梁武帝《与何胤敕》:“本欲屈卿暂出,开导后生,既属废业,此怀未遂。延佇之劳,载盈梦想。”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虽限山川,常怀梦想。”明高启《咏隐逸·卢鸿》:“开元始求治,贤哲劳梦想。”2.空想;妄想。宋苏轼《赠清凉寺和长老》诗:“老去山林徒梦想,雨餘鐘鼓更清新。”《花月痕》第四一回:“大凡有眼界遂有意识,有意识即有窒碍、恐怖、变幻、颠倒、梦想相因而至。”茅盾《子夜》八:“呵!你--老冯,还有这种享福的梦想!再过一两年,你的田契送
【欲】《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音浴。《說文》貪欲也。从欠谷聲。《徐曰》欲者,貪欲。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爲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爲欲。又《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又物欲。《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又《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爲善。《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又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又
【到】《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爾雅·釋詁》到,至也。《疏》到者,自遠而至也。《詩·大雅》靡國不到。又姓。《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迷】《唐韻》莫兮切《集韻》《韻會》緜披切《正韻》綿兮切,音麛。《說文》惑也。《易·坤卦》先迷後得。《書·舜典》烈風雷雨弗迷。《詩·小雅》俾民不迷。
【无由】有办法。《仪礼·士相见礼》:“某也愿见,无由达。”郑玄注:“无由达,言久无因缘以自达也。”《汉书·刑法志》:“使其民所以要利於上者,非战无由也。”唐李德裕《二猿》诗:“无由碧潭饮,争接緑萝枝。”明张萱《疑耀·虉字辨》:“今世所行《诗》及字书,皆混乱,故无由辨之。”郭沫若《蒲剑集·文化与战争》:“没有创造欲望,则整个人类便无由进化。”
【黄山】1.汉宫名。汉惠帝所建,在陕西省兴平县西南。《文选·扬雄<羽猎赋>序》:“北绕黄山,滨渭而东,周袤数百里。”李善注:“《汉书》曰:‘槐里有黄山之宫。’”唐杜甫《洞房》诗:“万里黄山北,园陵白露中。”仇兆鳌注引晋灼曰:“黄山,宫名,在槐里。”清钱谦益《偕河东君泛舟拂水瞻拜先茔感叹有赠》诗:“万里黄山在何许?清秋白露空嗟咨!”2.山名。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西山经》:“又西百八十里,曰黄山,无草木,多竹箭。”3.山名。著名游览胜地。在安徽省黄山市,跨歙、黟、休宁等县。古名黟山,唐改今名。相传黄帝与容成子、浮
【闻】〔古文〕《唐韻》《集韻》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又《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又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又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又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又《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
【好】〔古文〕《唐韻》呼皓切《集韻》《韻會》《正韻》許皓切,蒿上聲。美也,善也。《詩·鄭風》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又相善也。《詩·衞風》永以爲好也。又好會也。《周禮·春官》琬圭以結好。《左傳·文十二年》藉寡君之命,結二國之好。又人名。張好好,年十三,姣麗善歌,杜牧置樂籍中。見《唐書·杜牧傳》。又曲名。武夷君于山頂會鄕族,仙樂競奏,唱人閒好。見《武夷山志》。又《廣韻》呼到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到切,音耗。《說文》愛而不釋也。女子之性柔而滯,有所好,則愛而不釋,故於文,女子爲好。《詩·唐風》中心好之。又孔也。《
【眼】〔古文〕《唐韻》五限切《集韻》《韻會》《正韻》語限切,顏上聲。《說文》目也。《靈樞經·大惑論》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于目,爲之精。精之窠爲眼,骨之精爲童子,筋之精爲黑眼,氣之精爲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隂,白眼赤衇法于陽。《釋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說卦》巽其於人也,爲多白眼。《史記·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晉書·阮籍傳》籍能爲靑白眼。《南史·陶弘景傳》仙書云:眼方者壽千歲。弘景末年,一眼有時而方。又馬有夜眼。《本草綱目》馬夜眼在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狀》南方之果,珍異者有龍眼。又香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识】〔古文〕《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式。《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又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又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又姓。見《姓纂》。又《廣韻》《集韻》《韻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