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公传皆是用,赤松子伴更何为

黄石公传皆是用,赤松子伴更何为

诗句读音
黄石公传皆是用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huáng shí gōngchuán|zhuànjiēshì yòng
赤松子伴更何为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chì sōng zǐbàngēng|gènghé wéi

黄石公传皆是用,赤松子伴更何为释义

【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相传张良于博浪沙(今安徽省亳州市)刺秦始皇失败后,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在圯上遇见一老父。老父授张良以《太公兵法》,并言称十三年后,到济北穀城山下,见到一块黄石,那就是他。十三年后,张良从刘邦过济北,果在穀城山下得黄石。良死,遂与黄石并葬。事见《史记·留侯世家》及《汉书·张良传》。后因称圯上授张良《太公兵法》的老父为“黄石公”。宋邵雍《题留侯庙》诗:“黄石公传皆是用,赤松子伴更何为。”宋张孝祥《浣溪沙·母氏生朝老者同在舟中》词:“黄石公传三百字,西王母授九霞丹。”明何景明《张良》诗:“

【传】《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轉也。《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註》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釋文》傳,直專反。又丁戀反。又《正韻》授也,續也,布也。《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註》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又《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又《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註》移也。又《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傳舍。《釋名》傳,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又《說文》遽也

【皆】《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音街。《說文》俱詞也。《小爾雅》同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鄭康成讀皆如懈,非。又《字彙補》居之切,音箕。《前漢·孟喜傳》箕子者,萬物方荄茲也。《師古註》荄,音皆。古皆荄與箕音同。又叶舉里切,音几。《詩·周頌》以治百禮,降福孔皆。《傳》皆,遍也。與偕通。《荀勗東西廂歌》降福孔偕。 《說文》白字兩見,一在自部,自部之白,疾二切,卽自字。皆字載自部中,則應从白。《集韻》或作皆,非。

【是用】因此。《左传·襄公八年》:“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汉张衡《东京赋》:“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於大汉,而欣戴高祖。”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是用沥血鸣神,剖心告世。”

【赤松子】亦称“赤诵子”、“赤松子舆”。相传为上古时神仙,各家所载,其事互有异同。《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閒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司马贞索隐引《列仙传》:“神农时雨师也,能入火自烧,崑崙山上随风雨上下也。”《淮南子·齐俗训》:“今夫王乔、赤诵子吹呕呼吸,吐故纳新。”高诱注:“赤诵子,上谷人也,病癘入山,导引轻举。”《汉书·古今人表》:“赤松子,帝嚳师。”宋罗泌《路史·馀论二·赤松石室》:“赤松子者,炎帝之诸侯也,既耄,移老襄城,家于石室……《神仙传》云:‘赤松子者,服水玉,神农时为雨师,教神农入火……而《列仙传

【伴】《廣韻》蒲管切,盤上聲。侶也,依也,陪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薄半切,盤去聲。義同。宋時有館伴使。又《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判。《詩·大雅》伴奐爾游矣。《註》伴奐,閒暇意。又《韻補》叶皮變切,音卞。《楚辭·九章》衆駭遽以離心兮, 又何以爲此伴也。同極而異路兮,又何以爲此援也。援音是願。

【更】《玉篇》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何为】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唐韩愈《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清侯方域《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司马相如卖酒成都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刘稷﹞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唐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